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季慧"
7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谈平面广告设计中图形元素的巧妙应用
收藏 引用
《科教导刊》2012年 第29期 133-134页
作者:季慧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广告设计的过程就是图形元素应用和表现的过程,文章分别通过图形类别的选用、创意手法的表现以及版面编排的展现三个方面阐述图形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栏目包装设计的策略
收藏 引用
《声屏世界》2020年 第12期 69-70页
作者:季慧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电视栏目制作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方向的转变。在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栏目为提高收视率,需要通过精心的包装设计实现与观众的有效沟通。文章从理念识别策略、视觉识别策略、行为识别策略三个方面分析探索电视栏目包装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易破碎砂土地基中“平底桩”贯入数值模拟分析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2017年 第S2期38卷 330-336页
作者:吴则祥 金银富 季慧 尹振宇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 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法国南特44300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 
桩在贯入砂土地基时所产生的高应力会引起桩周砂土的破碎,在易破碎砂土地基中更为严重。砂土破碎会引起桩基承载力的降低,严重地会导致基础结构物失稳甚至倒塌破坏。针对平底桩贯入易破碎砂土地基所产生的上述问题,引入新近提出的砂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孩子们长大了
收藏 引用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2024年 第2期 14-15页
作者:季慧不详 
《指南》链接:1.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目标1和2: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3.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19—1934年英国应对伊拉克波斯阿拉伯河划界争端的政策嬗变
收藏 引用
《史学集刊》2020年 第3期 84-97页
作者:季慧 宋德星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210039 
1919—1934年,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伊拉克和波斯围绕阿拉伯河划界问题产生了新一轮的边界争端。此轮争端不仅延续了此前的历史纠葛,也开启了后续争端的发展帷幕。此际,英国作为伊拉克的委任统治国和利益攸关方,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学平衡”探究式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化学教与学》2010年 第2期 60-62页
作者:季慧姜堰中学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说明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是一节很经典的化学理论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实验出发。以边讲边探究的形式进行,一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构数学模型 体验学习乐趣——《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 第4X期 19-20 26页
作者:季慧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在当前各地推行教学改革之际,如何创建有效课堂,成为我们教师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数学教学的理解1.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原创科普展品研发角度浅谈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能力建设--以大科学装置原创科普展品研制为例
收藏 引用
《科技传播》2022年 第9期14卷 14-17页
作者:季慧 张财 于丽娟 袁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科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北京科学文化传播促进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采取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以大科学装置科普展品研制为例,对科普团队和科研团队的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进行阐述分析,探究其背后的核心原则和实践逻辑。研究表明,当前原创科普展品的研发不能流于科技成果简单地放大或者缩小的模型制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巧用典例 建构化学基本观念——以高三复习课“离子反应”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年 第9期 26-28页
作者:季慧 钱勇江苏省姜堰中学 
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实则反映的是微观粒子之间的变化。“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大重难点,涉及酸、碱、盐等众多化合物的性质,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溶液中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进而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基本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化学活动课程:案例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年 第2期 83-86页
作者:季慧江苏省姜堰中学 
活动课程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含有丰富的内容,且形式多样,注重实践,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能将其看做是学科课程的简单延伸。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化学活动课程应多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的探究性实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