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季熊"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人园居文化探析——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
收藏 引用
《装饰》2008年 第4期 109-111页
作者:王泽猛 季熊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文人园居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一个较为独特的居住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作为文人住宅。文人的生活环境是其人格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艺术化理想化生活状态的具体体现。古代文人以自己的心境建造园林,园林反过来陶冶着文人的情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寺庙园林保护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园艺》2021年 第23期44卷 153-155页
作者: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截至2019年,云南共有30处寺庙园林及相应景观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都是中国传统园林精髓的呈现。只有对云南寺庙园林精髓的深入解读,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维修保护才能做到“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园林中的木文化探析
收藏 引用
《现代园艺》2016年 第7期39卷 97-98页
作者: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在苏州园林中,有着可感可思的哲学之木,可咏可唱的文学之木,可赏可玩的艺术之木。文人以更高的信仰与生命哲学的理念,完成了对树木实用价值的超越,从而上升成为木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中的点景陈设
收藏 引用
《法音》2019年 第4期 57-61页
作者: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傣族地区。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加强了傣区与印度、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交流,这对傣族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信奉的经典是巴利文三藏经,现已被汉译成《南传大藏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植物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法音》2019年 第7期 61-65页
作者: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佛教在初创期就与植物有着不解之缘。据佛经记载,释迦太子诞生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出家苦行于黑森林中,觉悟于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涅槃于拘尸那迦罗的娑罗双树间。佛陀一生的几个重要时刻都与植物密切相关。南传佛教经典《长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汉传与南传佛教寺院景观文化比较
收藏 引用
《法音》2017年 第8期 43-48页
作者:季熊 郑绍江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 
云南是我国历史上就流传有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唯一地区,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和谐共存的缩影。云南的汉传佛教均为大乘,传承自中原汉地。南传佛教曾被贬称为小乘,但其内部则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传承自邻国缅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傣族村寨景观文化探析
收藏 引用
《乡村科技》2016年 第2期7卷 52-53页
作者: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傣族文化深受南传佛教影响,有着较强的生态意识。村寨选址多依山傍水,佛寺布置于村寨高地或主要入口处,民居则散布在四周。寺院植物主要配置"五树六花",村寨植物则以实用为主,完美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共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述苏州园林中的昆曲舞台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 第4期 46-47页
作者:季熊 
最能代表苏州的昆曲与文人园林.作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吴门烟水所浸淫、酿造之后的产物。园林与昆曲同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享受.可以看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综合。宗白华《美学散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城市)》2017年 第7期 29-30页
作者: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 
上座部佛教寺院在云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对外来文化直接运用到吸收消化,从完全本土化到更新发展的过程。朴实简约的传统上座部佛寺已然成为经典,新型的寺院景观在延续传统选址与布局的基础上,对建筑外观、建造材料、公共设施补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禅学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6年 第1期29卷 315-315页
作者:季熊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禅学思想影响下的禅宗寺院、博物馆、庭园等现代景观设计,其最大特点即是以简厚精雅的形式来表现禅学空灵寂静的本体,并且对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有着重大启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