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安兴"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 第3期22卷 72-75页
作者:谢哲根 安兴 许祖福 陈学堂 陈安统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杭州310020 云峰森林公园浙江临海317000 
森林公园是基于自然保护前提下的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地 .森林公园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适宜开发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 ,可归为 9大类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总体上表现为融自然美、运动美、健康美、成就美于一体的旅游产品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具有折射棱镜盖的圆桶式CPC聚光器研制与性能测试
收藏 引用
《太阳能学报》2020年 第5期41卷 63-69页
作者:吕伟中 艾雄杰 安兴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兰州730046 
在圆桶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聚光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透明的折射棱镜上盖,并进行一系列的整体优化设计,研制出一种新的非跟踪CPC聚光器,并通过对焦点温度和砷化镓电池光伏转换电流值的实际测试方式,测其水平放置并在超出最大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兼顾稳增长和防通胀吗?——基于MIUP-DSGE模型
收藏 引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 第8期 91-102页
作者:安兴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因“供需低迷”和“输入通胀”,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稳增长”和“防通胀”双重压力。鉴于此,本文聚焦于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宏观总量”效应,研究其能否兼顾“稳增长”与“防通胀”双重目标。结合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实践,将货币引入NK(...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某大跨度下承式钢箱提篮拱桥力学性能分析
收藏 引用
《公路》2020年 第3期65卷 121-126页
作者:安兴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510507 
以某大跨度下承式钢箱提篮拱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分析、动力特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和总体布置参数分析,同时采用ANSYS软件建立实体单位模型对拱脚进行局部分析,其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岩体水力劈裂耦合模型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2019年 第2期40卷 799-808页
作者:安兴 罗先启 陈振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16 
考虑裂隙水流与岩体开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含裂隙单元的附加节点上引入反映裂隙局部特性的附加函数,然后基于考虑裂隙面水压力作用的虚功原理,推导出了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分析水力劈裂问题的控制方程,给出了裂隙水流与岩体开裂相互作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拱坝联合坝肩岩体三维计算模型构建
收藏 引用
《岩土力学》2014年 第5期35卷 1455-1460页
作者:沈辉 罗先启 安兴 毕金锋 翁永红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430010 
坝址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岩体力学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坝肩岩体抗滑稳定及拱坝的安全。我国西南乌东德超高拱坝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坝体载荷后,区域内地层岩性、断层构造、岩溶系统、拱座内不连续裂隙等自然地质条件,成为影响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看120集专题片《到西部去》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01年 第1期 27-28页
作者:安兴 
看,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观看--接收报导者所要传达的信息;第二是细看--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里细看的是策划与实践的契合;第三是认真看--即'戴上眼镜看',看的是思想,看报导者对现实的审视,能否上升到哲学的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森林类型的最优化选择与经营设计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年 第5期31卷 545-549页
作者:安兴 杜群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根据现代林业和浙江省木材资源缺乏的实际要求,选择一类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优的森林类型进行持续经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浙江最优化的森林类型———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经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类型的经营模型,同时对浙江林农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爰的致意,向光而行
收藏 引用
《厦门航空》2022年 第2期 30-31页
作者:安兴不详 
“RONG-源”空间艺术展“RONG”作为重要理念,可以理解为融、溶、熔、荣、容等,体现出中国语言特殊属性。相似的读音和不同的寓意形成了主题的开放性,不同的人对于空间艺术展览的体会必然导致对于“RONG”的引申和具体化,对应每个人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真相:不必追求“真像”
收藏 引用
《厦门航空》2021年 第12期 54-55页
作者:安兴不详 
“蛇精脸,灯泡眼,一看就觉得很危险”,人们对于滤镜的诟病,往往聚焦于使用滤镜后“不像本人”“不够真实”的问题上。不过,同样是“不像”,一些与现实有出入艺术作品的命运就比人像照片的命运好得多,它们同样在“滤镜之下”经历了夸张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