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宋宝珍"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涓滴入海 万水朝东 评浙江话剧团新创话剧《马叙伦》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5年 第1期 36-37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近年来,浙江话剧团演出了一系列民国知识分子题材的话剧,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艺术经验。继这些剧作的成功演出之后,《马叙伦》是他们推出的又一部内容丰实、形式新颖、意蕴深厚的传记体话剧。对于民主人士马叙伦的名字,今天的人们也许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底色与建构:写意戏剧观的源流及特点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5年 第1期 16-20页
作者:宋宝珍 刘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 
1962年,由中央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黄佐临发表了《漫谈“戏剧观”》,随后刊发在1962年4月7日的《文汇报》第3版和同年4月25日的《人民日报》第5版。此后近20年的时间,这份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镜像人生的多种可能 评话剧《家客》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1年 第12期 32-33,F0004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喻荣军编剧、周小倩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话剧《家客》,表现的是突然事件发生后,三位老人的身份变化,以及他们可能具有的人生形态。它的文本反映了话剧的语言魅力,它的演出包含着有意味的创意形式。《家客》自首演以来,各处巡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活着不容易 还得笑着活--评话剧《福寿全》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1年 第12期 56-59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当代中国,黄盈是话剧新生代标志性编导,他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才思敏捷,笔力雄健,佳作不断;而且在导演手法上,锐意出新,风格独特,创意奇幻。黄盈与徐蔚昕编剧、黄盈导演的话剧《福寿全》,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资助的重点项目,也是20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底层生活的讲述者与底层精神的开掘者——评李宝群及其戏剧创作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 第5期 65-71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 
200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回首这30年来的历史性巨变,总会令人振奋并感慨万千。如果说宏大的历史叙述着眼的是现代化的成果,那么处在世事变迁中的普通人,尤其是底层大众的命运和他们的心灵史,才是艺术应当关注的焦点。较之其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遭遇审美现代性:文化选择与精神契合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3年 第6期 92-99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100029 
20世纪初 ,中国现代戏剧产生并发展起来 ,其历史命运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 ,它始终纠缠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自身审美现代性的矛盾。“五四”时期开放的社会文化景观 ,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 ,为中国现代主义戏剧的产生和发展 ,提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究舞台意象之美的真谛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12期 8-10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北京市文联 
现代戏剧的演出离不开舞台美术与艺术设计,一台成功的戏剧背后,不仅站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一定还站着一位奇思妙想的舞美设计师。谈到当今最知名的女性舞美设计师,人们一定会脱口而出:边文彤。舞台美术设计师边文彤才华横溢,成就斐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田汉南国戏剧的再思考──为纪念田汉诞辰百周年而作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 第3期 1-18页
作者:宋宝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时代的戏剧批评:凭什么?评什么?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4年 第4期 13-19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研究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中国当代戏剧批评的新变化。网络文化传递的大众趣味,一方面使戏剧批评的功能意义和传播效力得以扩大,另一方面又在众声喧哗之中让真正有价值的戏剧批评处于被遮蔽的消音状态。本文通过对于网络戏剧批评的参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余上沅及其“国剧运动”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2年 第3期 99-108页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 
余上沅,是一位曾经被中国现代理论批评史所忽略了的人物;作为理论批评家,他以其戏剧观念和主张,为中国的戏剧理论批评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20年代,他提出了关于建立民族戏剧的思想,即其所倡导的“国剧运动”思想,尽管在当时得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