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从反辐射导引头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入手,采用SPD(signal processing designer)建立了反辐射导引头系统级仿真模型,主要包括天线系统模块、接收机系统模块和信号处理器系统模块,模拟了接收信号,处理信息以及消除弹体姿态扰动的数字解耦等过程,从而获得导引头视线角和视线转率。给出了仿真实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得研究结果对导引头设计及性能改善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以某大型重型厂房电气设计为例,探讨了大型工业厂房在配电、照明方式、电气设备选择及防雷接地消防等方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地下工程施工中,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是难点内容,如何才能合理的设计支护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足够安全可靠,是目前地下施工领域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深入探讨并介绍深基坑施工中的监测工作.
摘要:体育建筑的形象与空间的创造,不仅受环境的制约,也受功能、技术、经济等多种内在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形象地再现某一事物与情景,但通过可行的形体组织等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表达出某种气势和一定的象征意义。
摘要:在航天产品研制过程中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和虚拟测试技术,必将改变传统航天产品研制与测试的模式和局限性。在实际产品投料生产之前,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虚拟测试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加工、虚拟装配、虚拟测试等生产过程的仿真,向上可以验证产品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从而可以使设计师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更正;向下可以指导生产过程,确定正确的工艺流程和装配流程,确定某些工艺参数,使生产过程更加合理,从而大大减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费用,提高产品质量。
摘要:针对如何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4DPSK信号的解调,提出了一种基于CPLD的4DPSK信号解调器设计方案.先将4DPSK信号通过双门限比较器等进行二值数字化,再用VHDL语言设计实现对此数字化后的二值逻辑信号进行延迟、相移、逻辑运算和识别等处理,实现对4DPSK信号的解调.此设计方案减小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迎合了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对数字逻辑信号进行处理的特点,并给出了用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部分的仿真波形.
摘要:文章结合黑龙江大学教学实验楼的设计,从理解环境,延伸校园文脉;注重功能,完善教学空间;丰富形体,塑造建筑个性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高校教育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摘要:针对基于航空和航天平台的激光雷达对2μm波段激光源的特殊需求,设计一种声光调Q、传导冷却(Tm,Ho)∶YLF晶体和波长为2051 nm的激光器。在4腔镜8字形环形谐振腔结构中,采用自主设计的侧面抽运楔形镜波导光学耦合系统实现均匀抽运(Tm,Ho)∶YLF晶体,从而实现高光束质量、百纳秒脉宽和2051 nm波长的调Q脉冲激光的稳定输出。当激光器的输出重复频率为1 Hz时,最高单脉冲能量达到141 mJ,脉冲宽度约为103 ns,此时光-光转换效率达到4.3%,实验测得光束质量因子在x和y方向上分别为1.22和1.08。
摘要:针对新时代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新挑战,构建“12555”模式,即一个目标、两个发展、三个五的外语生态课堂教学新模式。一个目标是构建一个和谐开放、交互共生、可持续的外语生态课堂教学环境。两个发展指充分发挥课堂生态主体的作用,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三个五”是指五化教学原则、五性教学设计和五步课堂实践。五化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观念生态化、方式信息化、内容拓展化、实践常态化和评价多元化;五性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五步课堂实践是指课堂实践遵循课前准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班级反馈和反思完善的五步法。“12555”外语生态课堂教学新模式可解决目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堂生态失衡现象,彻底转变教学旧观念,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积极拥抱新媒体,适应外语生态课堂新环境;真正加强“课程思政”,进一步激发外语课堂生态活力,从而有效促进大学外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定期随诊,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面神经功能恢复及放射性损伤。结果32例患者随访12~44个月,未及肿瘤复发;未见明显放射性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术中或术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可以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