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尹吉男"
4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绘画史中的“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与重构——以明代董其昌对“董源”概念的重构为例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2002年 第12期 20-23页
作者: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 
尽管当代的艺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研究早已比董其昌所处的晚明时期更为完备,但在今天,我们讨论五代时期的那个董源的学术条件并不充分。我们缺乏有关画家董源的南唐历史文本,缺乏他自己的自述性文件。我们对董源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于凡的圣·塞巴斯蒂安和刘胡兰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06年 第1期 34-39页
作者:尹吉男 
刘胡兰不认识圣·塞巴斯蒂安,于凡觉得他们自己认识。圣·塞巴期蒂安也绝不可能认识后世的刘胡兰,于凡认为自身可以出入两个载然不同的时代;古代罗马和现代中国,他以两个牺牲作为对话人,对话的理由也许很复杂,但两个牺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英、新生代和新生代之后
收藏 引用
《天涯》2000年 第6期 131-132页
作者:尹吉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空、肉身和飞机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07年 第3期 24-27页
作者:尹吉男 
马路先生的以往的油画作品一直在表现风格的绘画语言中贯穿着幽默。他的幽默常常是为自己享用的,有时又会流露出童心和天趣。我总觉得他的作品属于那种直觉性的轻松的艺术独自。而最近.他的作品又有了一些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观与回望--苏新平艺术的精神动向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03年 第1期 46-47页
作者:尹吉男不详 
苏新平的艺术新作品又勾起了我对他的旧作品的审视。90年代初,精神性的草原在苏新平的版画中一直具有个人的象征性。他的视角不是牧民的、蒙古族的、草原的,而是知识分子的、异族的、城市的。那些空旷的草地、蒙古袍和白马明显地带有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都市生态——洪毅、雷波、秦秀杰三人油画展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8年 第3期 33-22页
作者: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在无法相互回避的人潮中,都市的喧哗与躁动无情地淹没了大众之间的内在差异。幻想狂、窥视者与正常人无一例外地走在同一条街市上。我们仅凭人类的风格学、心理学、生理学的有限才识,难以断定谁更适合走在那里、谁更应该从这些没有种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画鉴定中的真与伪
收藏 引用
《博览群书》2017年 第2期 39-40页
作者: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 
收藏与鉴定构成了一种稳定的历史关系,这是鉴藏的实质。所谓书画鉴定即是对传世书画的"鉴真"与"辨伪"。我想朱万章新作《书画鉴真与辨伪》的书名就是体现的这个含义。早年,张珩(1915—1963)先生想建立"书画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人谈:从“艺术终结论”谈起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4年 第1期 2-21页
作者:李军 尹吉男 西川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尹吉男:首先就是我们关注几个问题,死亡论、末世论和终结论。我知道西川原来写过关于末世论的文章,一定有关于末世论的一些思考。李军写过关于艺术史的起源与终结问题,他以前还关注过死亡论问题,比如尼采的“上帝死了”,福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人谈:真实、原创性和世界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4年 第3期 2-26页
作者:李军 尹吉男 西川 
尹吉男:就我来说,一方面研究历史,一方面研究艺术史。历史本身一般被认为是真实的,而艺术史解读的部分有很多主观的成分在里面,如利用模型、方法等理论,所阐述的东西是不是作品本身,一直是不能明确的。像西川他一方面在从事诗歌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人谈:21世纪的艺术与资本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4年 第4期 2-15页
作者:李军 尹吉男 西川中央美术学院 
李军:我最近在关注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西川:我知道这本书,但没看过,你给介绍介绍。李军:其实很简单,基本观点就是由于资本的收益或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差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