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尹吉男"
4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三人谈|艺术与“疾病”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5年 第1期 2-20页
作者:李军 尹吉男 西川中央美术学院 三联书店 
西川:咱们今天要谈什么?李军:上次不是谈的"好"与"坏"吗?也谈过"新"与"旧"。我觉得至少还可以谈两个,一个是"大"与"小",还有一个是""与"女"。其他的你想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批评的困惑与困惑的延伸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3年 第8期 4-13页
作者:尹吉男 陈晓明 孟繁华 吕品田 杨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热点述评 批评活动作为批评家的生存手段、文化身份及精神价值体现,不仅是批评家关于作品文本和现象的言语行为,还往往隐含着批评主体凡俗性个人欲念(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利益)与其作为社会生存个体的现实处境(生活环境、工作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理论与方法”的多学科对话——“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场实录
收藏 引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年 第2期 107-124页
作者:李军 巫鸿 尹吉男 陆扬 贺西林 汪悦进 林伟正 霍巍 侯旭东 余欣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清华大学·历史系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2021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中央美术学院顺利召开。10月31日上午举行的第四场会议以"理论与方法"为题,有海内外十位学者参与,就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展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断裂与重生 关于“东方主义”的对谈
收藏 引用
《缤纷》2015年 第8期 7-21页
作者:尹吉男 温浩 梁建国 陈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广州美院家具设计院 北京集美组 缤纷传媒 
陈明: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方式。由于目前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缺少理论和批评,也缺少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们请来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来与大家一起谈一谈这个话题。尹老师对中国古代绘画、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5年 第4期 104-104页
作者:尹吉男 南征 
在《“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一文中指出,董源不一定是我们今天理解五代或北宋初期绘画史的重要因素,但它确是理解元代以后绘画史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对晚明清初的绘画史而言,董源不仅是一个最重要的艺术典范,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知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观与回望——苏新平艺术的精神动向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5年 第7期 40-40页
作者:尹吉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谁是最走红的前卫艺术家?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1996年 第4期10卷 20-20页
作者: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谁是最走红的前卫艺术家?尹吉男艺术史的变化真是突兀。虽然不象艺术史家划分的那么截然整齐,但当下的时流朝向却很分明。当艺术不再为政治或者为观念服务的时候,为金钱服务就成了时髦的目标。似乎一切都要市场化。雅与俗的老式论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改版略语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4年 第1期 1-1页
作者:尹吉男 
一直想编一个和美术、图像有关的文化刊物。当下中国的美术刊物多如牛毛。除了传统的美术刊物,一些由媒体、美术馆、画廊和艺术投资机构开办的美术刊物比比皆是。刊物的市场导向和收藏预期都很明显。这些功能是必要的,但不应该是唯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何以陈曦——中国的当代艺术书写方式”研讨会纪要
收藏 引用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1期 71-81页
作者:王春辰 尹吉男 吕澎 王端廷 郭晓彦 杨卫 舒阳 李国华 艾蕾尔 尹吉 周婉京 鞠白玉 曾炎 藏策 晏燕 陈曦不详 
王春辰:今天举行的研讨会可以说是陈曦老师的“吐槽大会”。中国的当代艺术走过了四十年,大家都在采取自己的方式不断回望、思考,同时国际上也一直在进行各种讨论。另外最近有一种说法,说新一代的策展人出现了。前两天某个艺术新闻罗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编略语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4年 第5期 1-1页
作者:尹吉男 
在亦真亦幻的当代世界里我们重提真实问题,这是纠缠人类时间最久的古典问题。除了文学艺术之外,真实这个观念曾长期被政治普遍使用,现今被商业高度利用。我们具备关于"真实"的顽固的信仰,但缺少一劳永逸地区别真伪的方法,或者说,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