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美丽乡村"是目前我国针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总方针。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能够体现我国的生态文明理念追求,为乡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还能够帮助城市减轻人口负荷。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对文明、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追求,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与特色。对美丽乡村的追求先应该落实在乡村景观的改造和设计上,只有将乡村景观做彻底的生态设计或者创新,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的面貌,吸引更多的游客以及经济投资。
摘要:本文以高等院校的环艺专业为研究对象,具体对其中的灯具与环境照明设计课程进行分析。在介绍当前环艺专业灯具与环境照明设计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课程比重、学生学习主动性、项目学习效果、课程总结分析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课程在综合改革与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仅供教学研究与课程实践参考。
摘要:项目活化是传承南珠文化的有效途径。文创即文化创意,文创项目是指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浓缩了某个区域历史文化精髓的各类创新型产品及形式,其是传播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现对如何传承南珠文化与活化文创项目进行分析,提出活化路径及策略。
摘要:在绘画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语言,通过观察方法、色彩关系认识和色彩整体把握几方面,分析色彩写生当中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摘要:植物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通过栽培花木、筑山理水、放置古风摆件等方式设计出极具自然风光的建筑环境,以营造清幽素净、古典质朴的传统意境。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人们不仅满足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且开始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水平。餐饮空间作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活动场所,其装饰设计备受关注。因此,如何将植物园林文化应用于餐饮空间设计中,使其整体风格趋于自然化,成为当前餐饮空间设计新的发展方向。该文结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一书,基于园林设计基本要点,进一步分析植物园林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意义以及主要设计方式,可为餐饮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要求较高。传统教学模式侧重讲授理论知识,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使其毕业后无法适应岗位要求,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优化措施,希望能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从而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人才。
摘要:模块化教学改革可以显著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本科环境设计专业手绘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本科环境设计专业手绘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教学实际,分析改革策略。
摘要:遗址公园具有文化性、延续性、完整性、艺术性、传播性等特征,是传承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书法景观作为营造遗址公园的独特景观元素,形成了遗址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赋予审美功能的同时,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以地域文化为视角,分析与提升唐遗址公园书法景观的空间设计,对传承地域文化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为例,在分析地域文化、书法景观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地域文化下书法景观空间的特征、功能与作用,并从空间布局、空间尺度、空间序列等角度出发,分析各节点空间和序列的划分、组合。综合分析地域文化视角下书法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并依据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以期为其他不同空间书法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由于城市空间规划数据获取难度大,且需要考虑环境、交通、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规划难度较高。因此,本文设计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型。该模型以支撑层作为模型运行支撑,门户层通过身份认证后,下达城市规划指令,数据层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融合城市空间数据,构建空间数据库,存储各类城市空间数据;应用层调用数据库中的各类城市空间数据,基于空间启发式布局优化方法,实现城市土地布局规划,采用VR-GIS可视化技术,构建城市空间的三维实景。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的三维实景渲染效果良好,城市整体规划的连通性达到0.55以上,PC(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指标的取值最高值为0.83,可依据用地类别需求完成土地布局规划。
摘要:以咔唑、5-醛基-2-噻吩硼酸、丙二腈为主要原料,通过Suzuki偶联、Knoevenagel缩合等反应,设计合成了三种具有D-π-A结构的咔唑类衍生物4a、4b、和4c,通过红外和核磁氢谱、核磁碳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行为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4a、4b、和4c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均为471nm,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溶液成膜性,它们的固态薄膜均在650nm附近辐射出很强的红色荧光,其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66.42%、73.78%和76.18%;它们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分别为-5.6eV、-5.8eV和-5.7eV,与正电极(ITO)的功函数(-4.8eV)相匹配,可有效降低空穴注入的能垒,有利于空穴的注入和传输;4a、4b和4c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354℃、350℃和203℃,其中4a、4b热稳定性较为突出,4c略差;因此4a、4b和4c有望作为一类具有空穴传输性能、可溶液加工性能的红光材料应用于发光器件中。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