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尹沧海"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写生与创作及其教学转化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 第2期 90-91页
作者:尹沧海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书画传承基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院 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文明互鉴专项基金委 
写生与创作是中国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回顾历史可见,中国画家的写生与创作是相互交织的,都属于一种主客交融的艺术创造活动。中西方绘画对写生的理解存在不同。相较之下,中国画中的写生更加注重主观情思对客观物象的投射与把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尹沧海作品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 第5期 I0001-I0001页
作者:尹沧海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 九三学社天津书画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国画名家班 
尹沧海学者、书画家,艺术史博士,又名老沧、月明。1966年生于安徽萧县,现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政协委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秩序与书画创作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3期 119-124页
作者:尹沧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书画家是根据他所植根的文化传统通过合乎自然秩序的艺术秩序进行创作 ,从而突出他所在文化背景的“个性”。书画家应是个体敏感心灵的守护者 ,而自然秩序的完美已先验的决定了艺术创作之秩序。书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有其视知觉的先验性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以诗为魂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9年 第5期 145-152页
作者:尹沧海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 
文人画在意境的营造上,突出的表现为诗境和画境的融合。禅宗的所谓"见性"以及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审美的态度追求的天人合一与儒家之互补,便是诗画交融的哲学根基。在创作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首先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物寄意:北宋园宠风尚及其艺文活动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6期 93-101页
作者:尹沧海 蔡志伟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天津300071 
北宋时期,珍禽异兽是君王垂青的政治祥瑞与内苑玩物。受此影响,一股好异尚奇的园宠风潮,在以文士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中流行开来。赏玩园宠之际,君王、文士同样面对着"驯扰—物性"的矛盾纠葛,他们处理这一问题的做法与观念,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沧海论画
收藏 引用
《书摘》2014年 第8期 116-117页
作者:尹沧海 
一 文化精神影响下的艺术观念,贯穿在运墨施墨过程中的浓淡、干湿、黑白、焦润的把握,与用笔的疾缓、节奏、生熟、顺逆、藏露、呼应、气韵章法之中。客观物象仅是艺术家眼中的表象符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余琐记
收藏 引用
《国画家》1996年 第6期 70-71页
作者:尹沧海 
中国书画作为门类艺术之一,具有艺术的基本特征。陈寿祥先生在他的《遮蔽的文明》一书中说:“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我同意这样一种描述,它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以特定的物化形式所反映的感觉交往模具,其根本特征之一是应当付诸于感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提中国画的写意性——第十届美展观后感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5年 第5期 174-175页
作者:尹沧海 
纵观十届美展中国画作品展,许多人感慨,在当今中国画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国画的写意精神却也所剩无几了。此次艺术大展中所显现出的传统与现代、国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矛盾也成为众人最多的评论。相信每一个国画家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接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中国书画的笔墨精神说起——谈当代工笔画用线中的“骨法用笔”
收藏 引用
《国画家》2008年 第6期 14-16页
作者:尹沧海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之分,长期以来,由于文人画的影响,一直存在以写意为高雅,以工笔为匠气的偏见,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方有所改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笔画的复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从事工笔画创作的画家队伍日益庞大,各种大展的参展作品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笔墨的有法无法之论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 第3期 62-64页
作者:尹沧海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 
中国写意画自明清以来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有着不囿古法自创其格以及我用我法的自由创作观。清代,就连"我"之常法也被怀疑、否定,但画家的主体观念、文化精神并不会轻易改变。缘此而得出的结论是在创作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我法"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