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崔庆辉"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石油物探》2020年 第1期59卷 12-22,59页
作者:崔庆辉 尚新民 滕厚华 关键 芮拥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55 
经过常规三维地震采集和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后,我国东部产油区油气勘探正在向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方式过渡。基于前期丰富的地震和地质资料,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成熟勘探区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首先将已有高密度采集数据的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测井与方位加权插值精细近地表速度建模技术
收藏 引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0年 第2期55卷 257-265,I0001,I0002页
作者:金昌昆 王延光 尚新民 崔庆辉 王东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东营25700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0 
为构建精细地表速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微测井层析的方位加权插值建模方法:首先将层析成像原理应用于微测井走时数据,获得各观测点处的精细速度分布;再根据层位信息通过深度变换使各点深度-速度关系标准化;然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和方位基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部山前带黄土砾石区静校正方法
收藏 引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1年 第2期56卷 226-233,I0007页
作者:崔庆辉 尚新民 腾厚华 金昌昆 赵胜天 宋桂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北京100728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的近地表呈黄土、砾石二元结构且变化剧烈,常规的近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构建精准的山前带近地表结构模型,以便做好激发井深设计及静校正处理,首先基于微测井测量数据细究山前带近地表特性,厘清近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常规油气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处理系统的设计及研发
收藏 引用
《科技通报》2017年 第12期33卷 65-69,200页
作者:崔庆辉 尚新民 芮拥军 刁瑞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500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微地震监测是评价水力压裂效果的主要方法。针对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流程,利用Qt、Coin3d等开源工具,采用面向对象设计和敏捷开发模式,运用插件开发、混合编程、图形双缓存等技术,自主研发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改进的观测系统双聚焦成像分析方法及应用
收藏 引用
《石油物探》2023年 第4期62卷 605-613页
作者:侯海龙 禹金营 崔庆辉 倪良健 林文龙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基于偏移成像分辨率对观测系统进行量化评价,可在地震采集设计阶段为获得最佳成像效果提供保证。目前基于偏移成像分辨率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以双聚焦分析为主,其实现过程包含了波场延拓,因而导致双聚焦计算效率低。针对常规双聚焦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及数据重建
收藏 引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年 第27期22卷 11812-11819页
作者:崔庆辉 芮拥军 秦宁 刘鹏翔 隆文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东营257022 
在陆上油田,受地表障碍物限制,常规的基于规则采样理论的地震数据采集越来越难以实现,同时为了解决越来越复杂的地质问题,需要更密集的空间采样,造成地震勘探成本急剧上升。为了适应复杂的地表条件和节省勘探成本,基于压缩感知理论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准南缘山前带精细近地表建模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年 第5期34卷 1887-1892页
作者:尚新民 王延光 崔庆辉 金昌昆 赵翠霞 滕厚华 赵胜天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22 
准南缘米泉区块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博格达山西北缘,海拔高程在500~3500 m之间,地形高差较大.工区北部覆盖有较厚的黄土砾石,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工区南部地层倾角大,并有灰岩出露.前期二维地震调查所获的成像剖面信噪比低,一个很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山浅层三维高密度地震采集设计技术
收藏 引用
《复杂油气藏》2024年 第3期17卷 296-303页
作者:崔庆辉 赵爱国 赵胜天 冮明川 王修敏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侏罗系到白垩系具有较大资源勘探潜力,但现有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均为基于深层进行的设计,观测系统、激发、接收等参数均未考虑浅层成像需求,针对浅层地质目标重新进行三维高密度地震采集,对于提高浅层成像效果,取得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