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崔敏榆"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间隙之间:基于三维可达性的“纳凉网络”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22年 第6期29卷 109-114页
作者:张灵珠 崔敏榆 曾文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中国香港 香港大学规划与设计系中国香港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中国香港 
当前一些大城市针对城市热岛效应制定的相关政策与规划策略对城市中公共空间的访问行为、市民步行行为、高密度城市的立体化特征等尚欠考虑。以香港中西区和湾仔区的小型公共空间作为立体化城市设计的极端案例,基于认知寻路机制、结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香港“轨道+物业”开发模式现状及启示
收藏 引用
《住宅科技》2019年 第10期39卷 15-20页
作者:崔敏榆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香港地铁凭借“轨道+物业”的发展模式,成为全球为数不多能够实现持续盈利的地铁线路,并通过溢价回收的方式盈利,从而支持地铁网络不断扩大发展。通过对香港42个采用“轨道+物业”开发模式的地铁站进行研究,对地铁站与其开发物业之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体化超高密度亚热带城市的老年群体休憩用地使用偏好研究
收藏 引用
《国际城市规划》2020年 第1期35卷 36-46页
作者:张灵珠 晴安蓝 崔敏榆 曾文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香港大学建筑系园境建筑学部 
香港的一项调查显示,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从年轻人到长者逐渐增加。就老年群体而言,小型公共空间的规模、数量、可达性、品质和设施等均会对其使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香港湾仔和沙田两个地区50处小型休憩空间的分布可达性与流量潜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香港大型私人屋苑发展与演变——以荃湾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住宅科技》2019年 第9期39卷 15-19页
作者:崔敏榆 张灵珠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高密度发展城市,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和宜建设土地稀缺的压力,香港从20世纪后期开始在郊区规划建设新市镇,住宅建设也不断向着高密度超高层发展。文章以香港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新市镇荃湾地区为研究范围,考察了不同时期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轨道交通协同发展下香港新市镇步行系统立体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20年 第9期26卷 40-45页
作者:崔敏榆 Chiaradia Alain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受TOD理论与港铁"轨道+物业"发展模式的推动,香港新市镇建立了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结构。为了提高轨道交通运输及居民的出行效率,新市镇内的步行交通网络逐渐呈现出从与机动车在同一平面发展延伸至二层步行交通甚至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密度城市休憩用地(开放空间)可达性的人本视角评价——以香港为例
收藏 引用
《风景园林》2021年 第4期28卷 34-39页
作者:张灵珠 崔敏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居民能够方便且平等地享用休憩用地,是评价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休憩用地(开放空间)评价往往将人均绿地面积作为核心指标,忽略其实际分布与使用情况,亦较少结合市民实际步行路线或考虑使用者对步行网络的认知。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体化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的三维可达性评价——以香港太古坊为例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21年 第4期 48-54页
作者:张灵珠 晴安蓝 西德斯·卡卡尔 崔敏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良好的公共空间被视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幸福感的关键。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私有公共空间和城市综合体中的"伪公共空间"伴随着立体化城市发展涌现,其公共性评价难度随之增加,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公共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多中心城市到15分钟城市城市设计和交通的标度:步行、等待和骑行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3年 第2期 14-21页
作者:崔敏榆(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中国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通过个体努力和中央控制相结合来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避免不良后果.在快速城市化、气候变化和人口转型的时代,这一设计任务尤其具有挑战性.人们为了创造有韧性、可持续、凝聚力强且宜居的城市环境,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