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汪立三先生的套曲《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是我国近代优秀的钢琴复调作品。本文从对套曲标题隐含寓意的解析入手,通过对五首序曲的分析来解读作曲家所运用的西方技法和展现出的中国特色。
摘要: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贵在创新。《他山集》运用西方传统的音乐体裁"序曲与赋格"的结构模式和中国化的音乐语言成功塑造了中国式的复调音乐。本文通过对作品和声、调式调性、赋格的写作手法三个方面的分析,结合与源于巴赫传统的"序曲与赋格"之同异性的比较,研究《他山集》复调音乐元素的突破与创新。
摘要:钢琴曲《黄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它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主要曲调作为各乐章的主体旋律基础,但乐曲发挥了钢琴协奏曲的表现特长,从新的角度阐发了原作的精神气概,从而赋予了它更新的艺术特色。作品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标题性,创作手法独特,这些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部作品的旋律创作、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配器手法的创新、曲式手法的灵活都对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巨匠,而叙事曲则是其独创的钢琴体裁。为了使个人情感得到更加彻底的抒发,肖邦在题材、技法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使作品表现出了民族美、悲情美、戏剧美和创新美等鲜明的美学特征,可谓是钢琴作品宝库中的奇珍。鉴于此,本文从肖邦的叙事曲创作谈起,就其美学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而本质的认识。
摘要:本文以高师钢琴课教学中的改革应用为实践基础,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阐述了融合教学的重要性、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手段,从而进一步说明钢琴课和即兴伴奏课相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意义所在。
摘要:作者结合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和实践,强调了将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融入钢琴教学的重要性。文章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切入点、思维方式的培养、师生实时交流、综合能力的考核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发掘钢琴即兴伴奏的价值,并总结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不仅有利于日后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以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分析当前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建议将“协同教学”理念贯穿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程改革,提出通过学校协同开展前期调研,通过课程协同、教师协同、师生协同推动中期实施,通过院校协同落实后期保障等具体对策。
摘要:圣桑钢琴创作中所推崇的“折衷主义”理念,既是对古典技法的坚守,也兼顾对时代潮流的融合,使得其作品能够直观展现法国音乐独特的人文情怀。文章通过跨学科视角、创作思维的具体体现及艺术价值等多个维度,以圣桑《热情的快板》Op.70为落脚点进行个案分析,探讨其形式与内涵,旨在揭示“折衷主义”理念的成因与发展路径。“折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其哲学思维与音乐理想方面相知相生,都具“艺术通感”,二者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研究发现为钢琴创作风格的探索提供新颖见解与价值参考,推动音乐艺术领域的创新转化与发展进程。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教育问题,越益受到音乐界与教育界的重视。学校对于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培养各民族所需之音乐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任务落在实处,离不开"实践"二字。本文以《山歌与铜鼓乐》这首钢琴曲为切入点,从本土音乐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传承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教学这首乐曲的一些感想、设想谈谈本土音乐在高师钢琴课上的传承实践问题。
摘要:海顿钢琴奏鸣曲是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必学内容,关于其乐谱,国内外流传着多种版本,选择一个好版本的乐谱,可以使演奏者避免很多错误的音高、节奏、连线及分句等,少走弯路,最大可能地接近作曲家所创作的一手资料。这也成为演奏者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准确把握作品风格、准确表达作曲家真实意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作品简介、乐谱版本比较的意义和乐谱版本对比研究三个部分对这套作品进行研究,希望给学习这首作品的演奏者在选择乐谱版本方面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