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左了"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沉淀乡情的甲马艺术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16年 第2期 94-102页
作者:左了 
大理白族民间的"甲马",亦称"纸马",是白族原始巫术礼仪尚遗民间的一种木刻作品。甲马以阳刻线为主,刻板后水墨印制,产生出简洁粗放古拙朴实的艺术效果。其内容和题材多出自宗教信仰、民间信仰、原始巫术等,散发着古奥、稚拙、质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悬空的表演艺术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15年 第1期 98-104页
作者:左了 
高台社火——云南人文特征的一个典型,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过上千年历史演变与汉民族文化同化、融入、归属中华版图的一个典型代表,必将厚积薄发催发出璀璨光芒;巍山,久藏偏隅的南诏古都,几乎未被现代文明所破坏,少受世俗所影响;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待到山花烂漫时——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三人谈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10年 第7期 96-103页
作者:左了大理州博物馆宣教部 
采访时间:2010年4月30日下午5:00采访地点:大理古城武庙会《"非藏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活动现场。采访话题:大理民间文艺的发展及出路问题。主持人:家琦(《大理文化》编辑)谈话人:杨刘忠: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踏歌起舞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15年 第4期 97-104页
作者:左了 
他是青云踏歌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因为踏歌而在巍山地区家喻户晓。除放羊、种地、砍柴和干农活,一个普普通通的彝族汉子,通过踏歌,从山沟走向艺术之路,一路走来,他的身上隐藏着怎样不凡的技艺与神秘的灵感?“芦笙一响,脚杆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指春风绣繁华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17年 第3期 90-99页
作者:左了 
刺绣,古代称“针黹”,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永平割绣的神秘之美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20年 第2期 90-97页
作者:左了 马凯勋(文/图)不详 
一下午的阳光懒散地洒落在安静的院子里,12月的永平,四周青山叠翠,天气异常的晴朗却带有浓浓的寒意.微风扬起,窗外的柳条随风舞动,带着对割绣艺术的探求和对老人的崇敬,在县非遗中心马主任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余荣秀老师位于县城博南镇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理白剧 精彩戏有——大理州戏剧家协会三人谈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10年 第9期 96-101页
作者:左了 杨益琨 彭强 周美润大理州文化局 大理州戏剧家协会 大理州歌舞剧院 弥渡县文体局 弥渡县花灯剧团 
家琦:在民间文化保护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作为州戏剧家协会的主席和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请杨主席首先给我们谈谈大理州白剧这个独生子的"身世"。杨益琨:据历史记载和最早的大本曲艺术形式(山花碑)来看,大本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捏的旧时光
收藏 引用
《大理文化》2020年 第1期 94-102页
作者:左了(文/图) 马凯励(文/图)不详 
恩斯特·卡希尔在《人论》中说"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面塑不仅有着饱满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同时它还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种象征,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一过去,逢年过节,民间流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