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左剑峰"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卡尔松环境美学中的“类比”及其理论困境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3期31卷 128-132页
作者:左剑峰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卡尔松通过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类比,取得了自然审美的科学认知主义立场,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美学理论。但他的"类比"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将非普遍性的艺术欣赏原则作为普遍性欣赏原则,将非审美原则作为审美原则,将外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儒家的审美方式——对孟子性情论的美学阐释
收藏 引用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 第2期 18-26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在现实情境的感发下产生"四心(端)"。"四心"集感知、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于一体,其作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四心"的感受体验过程在儒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较好地体现出儒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蔡仪美学的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07年 第2期39卷 108-112页
作者:彭修银 左剑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过于看重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而忽视了这些理论的现实价值。事实上,20世纪中国美学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论述,对于当前的美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蔡仪美学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就充分证明了这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本性美学及其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1期 99-107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儒道释三种审美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强调发挥人的本性力量去观照世界,可称其为"本性体验"。这三种本性体验对整个中国古代美学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有关本性体验的思想及受其影响的艺术理论,又可称为"本性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蔡元培美育思想与孔门仁学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3期48卷 135-142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蔡元培美育思想既受康德美学影响,又有所背离。他借助孔门仁学,破除了康德对审美精神价值的人为框限。"美育代宗教"与孔子以仁爱替代当时被普遍怀疑的天帝信仰,颇为相似。实际上,孔门人文精神及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是推动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秦书法审美意识概观
收藏 引用
《阴山学刊》2010年 第5期23卷 50-55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先秦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端。从文字创造、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到隶变的发生,是由汉字之美到书法之美,由制作性书法向抒写性书法的转变。先秦书法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基本因子,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美学人格底蕴再思
收藏 引用
《美育学刊》2022年 第6期13卷 65-72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与西方美学关注当下暂时的审美态度不同,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常久的修身,其主调不是艺术的独异性,而是审美与人生、艺术与修身的连续性。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阐释不能局限于美学内部,而应充分发掘其背后的人格底蕴。人格修养为艺术奠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书法美学及其自然主义精神
收藏 引用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6期13卷 124-129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六朝书法美学在汉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向展开和细化,理论潜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个时代的书法创作处在积极拓展艺术表现可能性,追求变化多样、趣味丰富的历史阶段。与此相应,书法美学在创作论上总结了多种艺术创新途径。其中尤为强调从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代书法审美意识概观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0年 第5期 88-91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开大学哲学系 
汉代书法在实践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各种书体演变的基本完成、隶书的成熟和精致化、书法用笔的自觉,以及对个性、情感的追求等。书法艺术在汉代已走向独立,汉隶成为后人学习隶书的最高典范。汉代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禅宗审美与当代美育
收藏 引用
《美育学刊》2018年 第2期9卷 42-48页
作者:左剑峰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所谓禅宗美学不仅指禅宗对中国古代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更应指其自身的审美方式,作为禅宗之核心的"真如妙用"是一种审美观照活动。禅境之总体特征可概括为"真",具体表现为幻灭无常、顺任圆融、湛然净寂三个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