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巫新华"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昆仑、天山与天命的文化一致性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 第2期 45-54页
作者:巫新华 韩子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021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北京100021 
"昆仑""天山"的词义均与天有关,二名的含义一致,应该都是天山,而早期"昆仑"这一名称逐步向中国西部集中,逐渐成为西域大山的泛称。同时,"昆仑""天山"有着明确的天命意涵,因而昆仑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的早期“东亚佛教建筑”--达玛沟佛寺遗址研究与相关历史文化概说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2012年 第31期30卷 15-22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古代和田是我国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自古便被称为西天佛国。东亚佛教汉语的"佛"字便翻译自古代和田语,中国佛教早期所谓的西天取经也只是到于阗——这个西天而已。这里的佛教教义、佛教艺术深远地影响了东亚佛教,虽然千年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天珠的艺术与宗教文化意涵——从帕米尔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天珠谈起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17年 第2期 13-24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一、引言我们于2013—2014年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吉尔赞喀勒墓群发掘出土了51颗蚀花的玉髓~①珠,其中包括7颗天珠~②和44颗蚀花红玉髓珠~③。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掘中仅M32就发掘出土了6颗我国迄今年代最久远的天珠;而M11、M14、M24、M16、...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呼图壁”地名来源新探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20年 第5期 4-11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疆呼图壁县位于东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大致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冲积扇、冲洪积平原4个地貌单元。呼图壁县政府网站介绍:"呼图壁"一词源于蒙语,寓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南部区域新发现的斯皮尔古城情况综述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19年 第2期 4-12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斯皮尔古城位于策勒县城北偏东约54公里的沙漠深处。东北距丹丹乌里克遗址群中心区域约35公里,东距克里雅河41公里,西北距玉龙喀什河52公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仑、河源与西域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15年 第2期 4-16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古今认同。而横贯于中华大地西部的昆仑山脉、帕米尔山结,则无疑是中华大地山川的脊梁。古籍中所谓“河出葱岭”、“河出昆仑”绝非想象或杜撰,它既有亚欧大陆地理环境条件的必然,也有着深远的亚欧大陆各大古代文明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早期绿洲于阗人的来源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18年 第1期 4-13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于阗名称,最早出现于《史记》。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但对古于阗居民的来源和建国的情况却无明确记载。关于于阗建国的明确记述,一直晚到了唐代方才出现,而且其中参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音布鲁克“小石圈”“胡须墓”“水滴墓”遗迹的文化思考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17年 第6期 4-9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在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2017年6月3日至23日组织进行的'丝绸之路·天山道'科考活动中,我们在石林古道通往巴音布鲁克方向的道路两旁发现了很多古墓葬遗址。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丝路新疆(上)--沟通亚欧大陆各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15年 第5期 17-26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疆的唯一性地位丝绸之路首先是作为亚欧大陆古代陆路连接东亚、南亚、西亚、欧洲和东非各古代文明的路线与道路,而古代新疆恰恰是沟通或完成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与政治、经济交流的唯一性桥梁。也就是说上述区域古代文化陆路沟通渠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楼兰道——汉家最早开通的西域丝路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汉文)》2016年 第3期 4-10页
作者: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汉代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无数个黄金时期,璀璨光耀。它初步奠定了中国此后2000多年的疆域版图,并从此使'天下一统'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汉代还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汉代还是自秦王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