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修建补水设施是提高鱼道过鱼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不同补水形式如何改变鱼的游泳行为策略从而吸引其进入鱼道进口是国内外关注热点。本研究基于鱼道进口概化模型,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对象,采用进口内部侧面补水、旁道补水和旁道顶部补水3种形式,探究不同流量和补水距离下补水方式对鱼道进口附近处目标鱼上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补水的工况相比,补水距离为1 m的旁道补水和补水距离为0.65 m的旁道顶部补水,鱼类在鱼道进口通过次数显著提升(P0.04 m^2·s^(-2))进行上溯。本研究验证了紊动能和流速是影响鱼类上溯的重要水力因子,为鱼道进口补水设计及其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摘要:结合桐子林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场平工程的设计实例,分别对衡重式挡墙方案和加筋土挡墙方案进行了设计比选,分析认为加筋土挡墙占地面积小、安全风险低、投资省、施工简便、绿色环保,可在水电站环保工程中推广应用。
摘要:为探究鱼类的游泳能力,本研究基于室内实验,以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长丝裂腹鱼和短须裂腹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该两种鱼类的感应速度、临界游泳速度和突进游泳速度,结果表明:长丝裂腹鱼和短须裂腹鱼的感应流速均为0.05~0.10 m/s;长丝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范围为0.67~0.90 m/s,短须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范围为0.48~0.81 m/s,前者的游泳能力略强于后者,但这两种鱼类得突进游泳速度基本相同(1.17~1.44 m/s)。在以长丝裂腹鱼和短须裂腹鱼为过鱼对象时,建议鱼道内流速不应小于0.05 m/s;鱼道进口设计流速大于0.48 m/s,小于1.29 m/s。
摘要:介绍了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某地面竖流式沉淀池进行的结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完成了施工图设计。该沉淀池已建成近一年,运行情况良好。
摘要:垃圾坝是中小型垃圾填埋场的重要构筑物,但目前并没有系统的稳定计算方法可供参考。本文以某中小型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垃圾坝计算为例,介绍了中小型垃圾填埋场垃圾坝的稳定分析计算,并对影响稳定计算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