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廖志勤"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莱夫利《月亮虎》的叙事艺术风格
收藏 引用
《外语研究》2008年 第3期25卷 96-98页
作者:廖志勤西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佩内洛普.莱夫利的长篇小说《月亮虎》凭借其高超灵活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荣获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布克奖"。本文从时序处理的倒错性、叙事视角的多维性和叙事人称的灵活性角度分析该小说的叙事艺术风格并探讨其主题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策略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 第2期19卷 44-47页
作者:廖志勤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绵阳市621010 
现代社会,人们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往往要借助媒体手段。新闻报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倍受人们的青睐和关注。本文通过大量实例,从英文新闻标题的结构、时态、语态及其文体特点层面对英文新闻标题进行研究,认为英文新闻标题具有简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透过译者视角探析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收藏 引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5期27卷 56-60页
作者:尤妮娅 廖志勤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翻译是一种涉及双语的、令人神往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因此每一件译作都是译者借其创造性叛逆对原作的一种"自我化再现"。这种富含创造性叛逆的再现既勾画出了译者心中的原作和原作者,又勾画出了译作和译者自己。作为翻译的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生豪、梁实秋之翻译风格——以莎士比亚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the Second两译本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3期26卷 72-76,81页
作者:曾仁利 廖志勤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所译《理查二世》译文风格迥异,在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油卟啉在反相─CN/C_(18)组合柱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分离与分析
收藏 引用
《色谱》1994年 第6期12卷 426-428页
作者:陈培榕 刘密新 吴筑平 张艳 廖志勤 黄第藩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北京石油勘探开发设计院地质所 
石油卟啉是原油和含油沉积物中的一种地质化学标记物,由于卟啉族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物,且含量甚微,因此,给分离和鉴定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采用─CN/C_(18)组合柱、甲醇-水梯度淋洗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高灵敏度鉴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石油卟啉在光和酸碱介质中结构的变化
收藏 引用
《分析试验室》1998年 第3期17卷 24-26页
作者:陈培榕 邢志 王志杰 廖志勤 黄第藩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设计院地质所 
利用游离卟啉UV-VIS特征光谱(398nm,496nm,528nm,564nm,616nm)研究石油游离卟啉在酸、碱介质中和光照条件下结构的变化。在酸、碱介质中,尤其是在酸性介质中,游离卟啉的结构特征发生了变化。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类型石油卟啉标志物的光谱、质谱及色谱特征
收藏 引用
《光谱实验室》1998年 第2期15卷 1-5页
作者:陈培榕 邢志 王志杰 廖志勤 黄第藩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设计院地质所 
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及色谱对ETIO、DPEP及Rhodo型石油卟啉标志物的特征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在可见光谱带四个特征峰的吸收强度ETIO型为Ⅳ>Ⅲ>Ⅱ>Ⅰ,DPEP型为Ⅳ>Ⅱ>Ⅲ>ⅠRhodo...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薄层层析-干柱层析技术在分离制备石油生物标志物——卟啉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分析试验室》1997年 第2期16卷 39-41页
作者:陈培榕 王志杰 郭建林 廖志勤 黄第藩清华大学化学系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设计院地质所 
本文利用薄层层析-干柱层析技术对石油卟啉化合物的分离制备进行了研究,最佳分离条件为,以10~40μm薄层层析硅胶G为固定相,以石油醚∶甲苯∶二氯甲烷=3∶1∶1为展开剂,展开方式为上行和下行,卟啉的Rf值为0.5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