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廖绍伟"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70GHz二次谐波倍频回旋速调管研究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 第12期18卷 2025-2029页
作者:王建勋 罗勇 廖绍伟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成都610054 
对70 GHz二次谐波倍频回旋速调管高频结构和电子与波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TE02模腔体绕射品质因数及模式转化,解决了二次谐波倍频回旋速调管漂移段不能截止70 GHz的TE01模而引起的腔体间高频串扰的问题。分析了注电流、输入功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宽带多极化可重构天线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 第12期48卷 34-42页
作者:靳贵平 李龙 孙毅 王伟 廖绍伟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6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通信环境,提高通信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文中提出了一款基于共面波导馈电的宽带多极化可重构天线。该天线采用共面微带线设计,在参考地上开缝并置入4个PIN二极管,通过控制PIN二极管开关的开/关状态,天线表面电流分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异向传输线的亚波长谐振腔设计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 第6期19卷 939-942页
作者:廖绍伟 徐建华 严平 王亚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54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谐振腔,该谐振腔的谐振条件与普通谐振腔不同,其两个端面的总相移不必是180°的正整数倍。这种谐振腔由异向传输线和右手传输线两种不同性质的传输线级联构成,它利用耦合腔链作为异向传输线实现负相移,同轴波导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通带异向平板波导的特性
收藏 引用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 第1期22卷 127-130页
作者:卫杰 廖绍伟 徐建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54 
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板波导的新型异向谐振结构——交叉椅型谐振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说明和验证了单个交叉椅型谐振结构加载的平板波导具有双通带特性和异向特性;设计了一种由多个交叉椅型谐振结构周期加载的异向平板波导结构,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片集成波导缝隙稀疏阵天线的设计
收藏 引用
《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 第6期28卷 1165-1168页
作者:卫杰 何十全 廖绍伟 徐建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上海贝尔实验室上海20120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提出并分析了两类基于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的缝隙稀疏阵列天线.减少缝隙单元的数目,对于(基片集成)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简化设计、展宽带宽、降低加工工艺要求等.阵列天线稀疏化明显降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等通量波束的多极化可重构天线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 第3期52卷 131-140页
作者:靳贵平 潘伟浩 黄珏泓 廖绍伟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随着航天技术的革新,对近地轨道的通信需求逐年增高。近地轨道卫星就在此背景下产生,主要应用于遥感探测天气预报和数据通信领域。由于近地轨道卫星天线辐射波束所覆盖的地球表面是球面,因此波束通常设计为等通量形式。由于卫星通信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片集成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稀疏布局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微波学报》2014年 第2期30卷 26-29页
作者:卫杰 廖绍伟 徐建华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1731 
基于标准单层印刷电路板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个X波段稀疏布局的2×2基片集成波导宽边纵缝阵列天线。稀疏布局一方面简化了设计、降低加工工艺要求,另一方面,单元数目的减少,扩展了天线的带宽,同时减小了缝隙间的互耦,因此提高了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基于介质加载的地球覆盖波束天线设计
收藏 引用
《微波学报》2023年 第4期39卷 10-13,17页
作者:任雪 廖绍伟 薛泉 黄衡 何文龙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深圳518060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深圳518060 深圳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深圳518060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省毫米波与太赫兹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1 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系太赫兹与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香港999077 
地球覆盖波束天线为低轨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建立了通道,文中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介质加载地球覆盖波束天线。基于介质加载的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圆极化地球覆盖波束天线设计,该天线由馈电网络、馈源和介质三部分组成,介质包括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H1型经颅磁刺激线圈结构设计对刺激效果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4年 第2期43卷 129-135页
作者:吴雅祥 廖绍伟 刘仲武 余红雅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州510641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创、无痛、低成本实现大脑刺激的工具,在治疗许多精神疾病方面有效。H1型线圈是一种TMS线圈。为实现深部脑组织刺激,基于现有的H1型线圈,本研究提出一种由四匝线圈组成的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