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弓淼"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风格谱系——以汉唐之间平面图像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6年 第4期 105-109页
作者:李杰 弓淼陕西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文化的发展既体现在与世界的交流上。又充分体现在文化传承上。本期刊发李杰、弓淼《中国美术考古学的风格谱系——以汉唐之间平面图像为中心》,作者认为,美术考古学应从艺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绘画视像结构的形态进行历史纵向与同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优质资源与社会公共艺术服务的转换
收藏 引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6期38卷 114-119页
作者:李杰 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在国家层面上倡导的公共文化艺术培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公共文化艺术的社会培育大多呈现松散的状态,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体系架构。将高校优质文化艺术培育构架和课程体系引导至社会服务机制当中,是具有明确提升效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觉的意义:中式图绘西学释读的反思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 第3期15卷 117-122页
作者:李杰 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研究所 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是整体观念程式的体现,而西式理论则长以明确的量化标准来解决"科学"现象。西学的进入无疑给中国传统艺术史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也显现出两学之间的隔膜,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是整体观念程式的体现,而西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列女图”到“士女画”——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属性转化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5年 第7期 162-169页
作者:李杰 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列女图"原型出自西汉刘向呈汉成帝所作的以多角度对女性行止、德行进行训谏的著录,并制图解性绘画《列女传颂图》。自此,“列女图”成为标准性图本,余本见东晋《列女图》《列女仁智图》(宋摹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南宋余氏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场与方法:中国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纲论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 第4期15卷 114-121页
作者:李杰 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考古学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现有考古学和美术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考古美术遗存的艺术特征、价值标准等定性问题。中国美术考古学的成立,不但要形成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研究体系,同时也必须找到一条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连的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明宫文创开发的IP构架
收藏 引用
《各界》2020年 第8期 176-176,178页
作者: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在丝绸之路文化语境下,大明宫文创产品的价值除了功能价值之外,最大的特征是其附带产出的观念价值,既具有社会普适性的IP价值形态。通过文化效点提纯和转化并与社会认知相结合,是建立大明宫文创创新模型的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川阆中唐吴道子稿《白衣观音像》线刻真伪考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4年 第9期 246-253页
作者:李杰 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传依吴道子画稿所刻的《观音像》存世颇多,自清代学者工布查布在《佛说造像量度经》引言中认定四川阆中南部县文管所藏《白衣观音像》碑的样本为吴道子所作,当代学者亦大多持认同的态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经验的转换——敦煌早期壁画的风格定位
收藏 引用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年 第8期 4-5页
作者:李杰 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 
敦煌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亦是佛画传入汉地的重要中转站。魏晋南北朝时期西亚佛画通过敦煌入华,改变了秦汉以来传统造型的概念化形式,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它以西式绘画的立体表现观念,改变了之前中国传统造型中对人体结构表现的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人物画审美风尚的转变探析
收藏 引用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6年 第7期 107-107,105页
作者:李杰 弓淼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本文认为,从唐代墓室壁画上可看出,唐人的审美观念与之前的传统审美观相比,发生了实质的变化。唐代人物画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初唐从南朝秀骨清像和面短而艳的审美形式,逐步过渡到丰肥妍美的中唐典型审美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