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书端"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由电影到短视频:数字时代知觉后勤的重建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2期53卷 86-92页
作者:张书端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认为,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交通和通信速度的每一次跃迁都大幅压缩着人类时空,重构着人类感知模式,在此过程中,滋生于现代科技语境的电影、电视适时出现并成为调节人类时空经验的知觉后勤。在数字时代的光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幻剧《三体》的跨媒介叙事与多元文化价值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23年 第5期 55-57页
作者:张书端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科幻剧《三体》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认为,该剧较为忠实地再现了原著故事和科幻风格,并融入电影、数字游戏的影像元素和叙事策略,体现出数字媒介时代电视艺术的跨媒介特质;同时该剧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维持了微妙平衡,并以主流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智赋能:上影集团数字化转型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23年 第4期 116-123页
作者:张书端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近年来,上影集团在业务运营、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和层面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引进前沿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力图激活电影生产各要素,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和全产业链运作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影集团的数字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影视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路径探析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22年 第5期 143-148页
作者:张书端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在此背景下,影视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更加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程度日益地介入影视生产的趋势下,影视教育应在专业设置和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声景转向及其具身传播趋势
收藏 引用
《编辑之友》2022年 第3期 69-74页
作者:孙健 张书端上海政法学院纪录片学院上海201701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21世纪以来,在《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等纪录片中,创作者精心设计解说词、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为受众营造出一场场听觉盛宴。中国纪录片的声音景观转向是数字时代听觉文化复苏的一种表现。声音具有强烈的亲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艺术生产力的技术——本雅明论艺术与技术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08年 第10期 150-156页
作者:马大康 张书端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 
在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中,技术被赋予极为重要的地位。本雅明认为,技术发展导致艺术生产、接受方式的变化,使得艺术的存在形式和价值结构随之发生演变,从而改变了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并使作者和欣赏者成为"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德勒兹“情动”理论与费穆“空气”说之对话关系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1年 第2期 26-32页
作者:张书端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德勒兹"情动"理论与费穆"空气"说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对话关系。一方面,"情动"与"空气"生成机制类似,都依赖于身体与身体间的遭遇。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艺术作品层面,费穆提出"空气"的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重遮蔽下的影像上海——论新世纪以来上海题材电视剧中的一些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11年 第8期 42-44页
作者:张书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新世纪以来,随着上海经济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它在影视剧中也得到了更多的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D电影中的后现代身体意象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0年 第7期 95-96页
作者:张书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3D电影的兴起对传统电影理念形成了强烈冲击,也必将在更深层面上影响到人类文化的发展。本文将通过考察3D电影与后现代社会中人类身体的关系,探讨3D电影对人类审美与文化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3D电影的兴起,适应了消费化、媒介化和信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视觉狂欢,还是重建深度模式?——在视觉文化语境中反思国产电影的奇观化走向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0年 第1期 125-127页
作者:张书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200072 
在我国,奇观电影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周宪提出的。2001年,周宪在《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一文中指出视觉文化时代电影影像由叙事主导向景观主导转变的必然趋势。2005年在《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中,他明确提出了“奇观电影”这一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