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传寿"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大运河的洛阳故事--从洛阳、扬州两地的大运河文化展谈起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2年 第8期 32-33页
作者:张传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洛阳曾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在南北漕运、水陆交通的拱卫之下,逐步发展为隋唐两代重要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隋唐时期在洛阳建造出富丽的都市宫阙及坚实的运河工事、漕运粮仓,市井百姓安居里坊、乐业生产,胡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关何处寄乡愁?——“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述评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0年 第9期 36-37页
作者:张传寿中国艺术研究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0年7月1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会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艺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分设“农事器用”“康乐人家”“衣裳锦绣”“游艺乡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台湾地区传统工艺发展的启示
收藏 引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7年 第1期10卷 1-13页
作者:赵屹 张传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艺研究所 
我国台湾地区在传统工艺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代社会要实现保护传统工艺的目的,不仅应注重对传统工艺资源的挖掘与抢救,保护好文化的根基与血脉,还需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理念与生活方式,充分发挥行业机构的有效引领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春礼俗传统中的《春牛图》——以清末《春牛图》为例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3年 第4期 16-18页
作者:张传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学术部 
传统《春牛图》不仅是农耕社会官方推广立春礼仪的经典图像,还是我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图像和题材,一般用于官方及民间立春相关的礼俗活动.在下移民间过程中,《春牛图》出现了诸多以礼随俗的适应性改变,更契合大众的审美趣味与理想诉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手工艺传习培训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 80-85页
作者:张传寿中国艺术研究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清末手工艺传习培训是适应近代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清末新政“恤工惠商,振兴实业”目标下的产物。虽有诸多局限,但从培训成因、培训机构设置、培训内容与方式选择、培训师资及工徒的选拔与管理、培训成效等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时期棉纺织工艺原料市场分析
收藏 引用
《科技信息》2011年 第5期 I0122-I0122,I0110页
作者:张传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手工艺本身不仅是一种艺术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行为。以往在当代艺术学、设计学研究领域中,对明清手工艺的关注多限制在造型、审美、材质、伦理价值等方面,少有人从经济学、市场学关注明清手工艺,梳理明清手工艺行业整体发展脉络,探索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潍坊杨家埠年画调查报告
收藏 引用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年 第13期2卷 95-97页
作者:张传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近年来多次对潍坊杨家埠年画开展调研,对其历史传承、工艺特征、题材内容、传统营销方式等形成了较系统的认知。潍坊杨家埠年画以木版套色印刷见长的年画类型,它的产生离不开村落祖先的雕版技艺继承,离不开对地域年节民俗文化需要的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