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伯瑜"
3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职业化”是否可成为开解“非遗”音乐传承的一把钥匙?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24年 第4期 6-14,40页
作者:张伯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中国香港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非遗”音乐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中传承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国家投入的资金在提高人们的“非遗”意识、“非遗”材料的收集整理、“非遗”机构的建立、“非遗”的相关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社会语境看非遗的保护与发展——以肉连响为例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 第1期 39-47,167页
作者:张伯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100031 
湖北省利川市的肉连响入选国家级第二批(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表演时,表演者拍打自己的身体,发出阵阵响声。这种起源于为乞讨而表演的“泥神道”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代表,目前也是锻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路在何方?——对中国器乐乐种发展的思考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3年 第4期 39-47页
作者:张伯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中国香港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100091 
乐种原本指流传于民间的传统器乐合奏类型,但随着民族器乐的专业化演进,在专业院团出现许多新型乐种,这些乐种或是演奏民间传统乐曲,或是根据传统音乐风格新创乐曲。由此,在传统乐种和专业作曲家创作的民族室内乐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理解的音乐民族志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22年 第1期 74-80页
作者: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民族志写作是通过田野考察对所观察的音乐事项进行描述。然而,教育的普及使得写作成为每个人都具有的普适性能力,局内人也可以对自己的音乐事项进行描述,且对材料的掌握比民族音乐学家更全面。民族音乐学家怎样在自己的民族音乐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求真求新求用——“韶乐”研讨会后的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 第1期166卷 84-92页
作者: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21年10月15—16日,广东韶关市委宣传部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韶》乐文化专题研讨会"。作为此会的综述,文章梳理了韶乐研究领域的部分成果,并就韶乐中"善"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论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人的锣鼓乐意识——口述材料的双重阐释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3年 第1期 21-30页
作者: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文章基于两个山西锣鼓乐种的采风材料,其中包含作者自身采风中对锣鼓乐表演的观察、体验和采风中局内人的口述材料,讨论了两个锣鼓乐种在演奏风格上差异的原因,并解读和阐释局内人口述材料中所反射出的文化和社会观念。作者首先对两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锣鼓乐的节奏构成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 第3期 38-44,23页
作者:张伯瑜 
引 言 锣鼓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时期的历史积累,使它包蓄了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它在艺术上所展现的东方音乐的特质与魅力,更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中这一重要音乐品种,目前我们对它的研究同其在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弓弦乐器家族形成的原因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3年 第9期 41-43页
作者: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年11月19—22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举办了“首届北京胡琴艺术节”。艺术节上除了精彩的演出外,几场学术研讨会也超乎想象地好。在演奏厅里开研讨会,且座无虚席,足显其受欢迎程度,讨论也发人深思。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乐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音乐学视阈中的音乐美学问题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13年 第5期 5-12页
作者: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学所涉及的音乐范畴非常广泛。就中国传统音乐来讲,其所含类别多种多样,民歌、说唱、戏曲等处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层面;琵琶、古琴、江南丝竹、山东鼓吹虽然都属于器乐,但它们之间的文人性、娱乐性和仪式性使其各具特点,而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乐模式:中国传统音乐“创-演”(Making)的基础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 第3期 73-82页
作者: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类型是基于一个或几个旋律形态,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音乐也有相似的特点,显示出"东方音乐"的特性。该文用"模式"一词来代表具有典型意义的旋律形态。然而,"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