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冉(编译)"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A Master of Form And Colour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7年 第10期 26-27页
作者:张冉编译 
最近的《CREATIVE REVIEW》杂志为我们介绍了在英国泰德(Tate)现代展览馆举办的欧伊提席卡(Hello Oiticica)作品回顾展。这位巴西艺术家的创作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和前卫电影等多个领域,贯穿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则是他对形式与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Parctice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7年 第10期 32-33页
作者:张冉编译 
从这期开始除了继续为大家介绍优秀外文杂志里的最新文章外,我们决定进一步开拓视野,将好的设计书籍也收入囊中作为更为完整的设计阅读一并献出。首度登场的就是由CYPI新近出版的《创新产品设计实践——刘传凯设计手册》。该手册是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ransport Modes Standardised Through Design TFL regaining the pubic's trust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7年 第10期 112-115页
作者:张冉编译 
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否成功举办,除了对场馆建设和盛大开幕式的期盼,人们最关心的就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交通的顺畅。如何成功融合一个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和一个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聚会”,除去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设计能做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Mobile Phones of The Future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7年 第10期 24-25页
作者:张冉编译 
我们在上期杂志中介绍了苹果iPhone手机及其上市后各大手机厂商的应对之策(见2007年9月刊《从iPhone到itPhone》),由此窥看未来手机发展的蛛丝马迹。近期的《OTTAGONO》杂志刊登了诺基亚多媒体设计部副总裁Willam Sermon对于手机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Coneveting to Disaster Prevention Mode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7年 第10期 30-31页
作者:张冉编译 
太多的灾难是会让人绝望,还是学会乐观?看过《AXIS》第128期介绍的这两个展览,会得到一个积极的答案。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日本人甩掉了灾难的沉重,开始积极地思考与地震的关系,至少在这两个展览中是如此。参与展览的日本设计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The Land That Bulldozers Forgot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7年 第10期 22-23页
作者:Kviana Hartman 张冉编译 Matthew Montcith(摄影) 
“创造”是文明面对生命的短暂虚无而得以延续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制作工具、建造房屋莫不一是。有生命的思想和没有生命的产品建筑融合才是活生生的历史。最新一期的《ID》杂志用一幅捷克斯洛伐克乡村照片里的建筑和物品为我们讲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中的铅笔画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8年 第7期 70-71页
作者:张冉(Zhang Ran)(编译 
将建筑领域的实践规律加以抽象,双人艺术组合“Lead Pencil”通过他们与具体地点相结合的各个艺术装置探寻空间内部蕴含的生命活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跳吧,天顶上的派对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8年 第7期 72-75页
作者:张冉(Zhang Ran)(编译 
一个充满故事的名流住所得到了急需的改造,这也使项目负责人伊恩·施瑞格(Ian Schrager)事业更上一层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透明的博物馆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8年 第7期 76-77页
作者:张冉(Zhang Ran)(编译 
一批新建的博物馆都采用透明的建筑外墙,意图与周围的空间建立起更直接的,视觉上和社会性的交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光交错之后
收藏 引用
《Design(产品设计)》2008年 第7期 44-45页
作者:提姆·迈克尤(Tim Mckeough) 张冉(Zhang Ran)(编译 
旧金山家具公司“Council”是一个关注未来,却把灵感来源定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设计的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美国出现了很多创新的设计。”这家公司39岁的老板德里克·陈(Derek Chen)说,“我希望自己的公司步入像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