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冠夫"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顾城前期诗歌对新型主客体关系的建构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1期49卷 99-102页
作者:张冠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 
德国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人与世界已落入"我-它"的对立关系形式,必须重建两者间"我-你"的对话关系。顾城在其前期作品中呈现了作为抒情主体的我与时间、与事物、与他人的纯真、深刻的情感关联,由此在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梁启超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重新认识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3期45卷 32-37,152页
作者:张冠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 
在新文化运动的语境下,梁启超纠正了自己早年主要强调借镜欧洲文学革新中国文学,而对传统文学,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学评价偏低的立场,在其国学的框架内对于中国诗歌史进行了重新梳理和阐释。他将抒情精神作为中国文学的根本精神,在理清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端木蕻良创作中对文化因素的吸收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01年 第4期21卷 40-43页
作者:张冠夫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北京100083 
将诸多文化因素引入作品是端木蕻良小说创作所具有的突出特征之一,这是作家自觉将《红楼梦》等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借鉴到现代文学中所进行的可贵艺术探索。端木的艺术世界包容了丰富的雅俗文化成分,对民间文化的呈现尤见特色。在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少年、老年视角:错位、对话与悲剧张力——威廉·福克纳的现代悲剧叙事的一个侧面
收藏 引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5期25卷 46-51页
作者:张冠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 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100084 
作为一位始终关注人类现代境遇的作家,福克纳将美国南方地域性的历史和现实升华为人类的集体经验,并实现了悲剧艺术传统与现代叙事的结合。约克纳帕塔法系列作品建构了深具意义的现代悲剧文本,福克纳的现代悲剧叙事的卓越实践体现了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罪恶”的现代诠释:作为现代悲剧叙事的核心——威廉·福克纳作品对“罪恶”的审美呈现
收藏 引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3期11卷 79-84页
作者:张冠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表现的多种罪恶,已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特征,也使其常常遭到误解。将悲剧理论与叙事学方法相结合,把作家对罪恶的表现视为其现代悲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借此与悠久的文学传统相衔接,又赋予其鲜明的现代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吉林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探讨
收藏 引用
《吉林水利》2005年 第3期 6-7,10页
作者:贾志国 张冠夫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 
 阐述了吉林省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开发利用水资源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对现有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