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叹凤"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漂泊杂记》的政治地理学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评论》2022年 第1期 188-200页
作者:张叹凤四川大学 
艾芜《漂泊杂记》是一部记叙国境内外漂泊生活的散文作品,与其小说《南行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某种意义讲更具真实性,凸显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世界的紧张奇妙关系。现代精神是其作品的灵魂,从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新文学“抒情与史诗”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好风景永远初恋——梁上泉先生的诗艺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94年 第6期 32-34页
作者:张叹凤 
有一些艺术令人老成持重。 有一些艺术令人青春长在。 后者如梁上泉先生的诗歌就是。 刚进大学,同学们最爱的艺术自然是诗。有谁不知道梁上泉这个名字,大家就“哗”地一片笑,笑他居然还是中文系的。笑者中不乏目光相碰,心砰砰跳的一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灵诗学的美文——读曾明《山水·诗画·自然》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6期14卷 103-104页
作者:张叹凤 
在这持赘对菊、秋色烂漫的季节里,青年学者曾明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山水·诗画·自然——中国古代山水诗歌艺术》,将他沉潜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及西方诗学、西方哲学的心得十年积成,绘成长轴,心灵之徜徉、文笔之卷舒、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杜甫“老病”渲染与成都幕府诗的幻灭情怀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 第1期 143-151页
作者:张叹凤四川大学中文系 
杜甫自二十九岁即形容自己衰病,四十岁即自称老人,入蜀五十岁左右,又渲染自己的老病衰弱,这种看似有些言过其实的表现与夸张,除去传统知识分子"惟忧用老"的惯性思维与情感方式外,有意识地表现忧患、忧煎、忧急的心情,是他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词还乡与诗意栖居——论渡也存在主义倾向的文化乡愁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评论》2015年 第1期 43-66页
作者:张叹凤不详 
台湾高产诗人渡也通过半生执着的追求与选择,实现了诗质语词的“还乡”,栖居于中华文化的核心意义领域与精神层面。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位复古与传统派的诗人,恰好相反,他颇具现代性的言说,充分体现了对生存意义与荒诞性的追问以及自由选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鲁迅“无视”朝鲜“问题”的“关心”和讨论——与韩国学者李泳禧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中外文论》2011年 第1期 291-300页
作者:张叹凤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中文系 
一2005年11月19日,在韩国的外国语大学校园里召开了一次'二十一世纪鲁迅研究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与会代表,来自韩、中、日、澳、美等国家。其时我在韩国东国大学做访问学者,有幸受到邀请去参加。途中不禁心存悬疑,想鲁迅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894—1911:日本文化在四川的侧影——以李劼人旧版“大河小说”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4年 第2期 294-302页
作者:蒋林欣 张叹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自古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视中国为'文化的母国',其文字、思想、艺术等均渊源于中国。但到了近现代,中日文化关系发生巨大逆转,日本由输人方转变为输出方,其物质、制度、精神……随各大通商口岸的开放、席卷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