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咏春"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清代闽台地方志所载“崇(启)圣祠用乐”的考论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24年 第1期 120-126页
作者:张咏春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清代闽台地方志对崇(启)圣祠用乐记载不一。本文将结合文献记载与活态传承,澄清史实,即明清时期的崇(启)圣祠祭祀,乐用鼓吹。清代闽台地方志对崇(启)圣祠用乐的不同记载,看似自相矛盾,实为同一情况的不同描述。究其缘由,此种矛盾现象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嘉靖年间的奉先殿用乐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23年 第9期 45-49页
作者:张咏春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宫廷礼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明王朝深宫内苑之乐,嘉靖年间的奉先殿用乐是个什么样子?重大历史事件“大礼议”与明代陵(皇室陵寝)、庙(皇室家庙)用乐之间有何关系?奉先殿用乐为何出现在远离京城的湖广省?改朝换代之后,在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的太常乐舞生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17年 第2期 21-26页
作者:张咏春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 
乐舞生是明清时期一个出身于"非贱民"阶层,主要承应封建国家大、中祀吉礼之雅乐,与乐户在社会身份、管理机构、行使职能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的群体。明代太常乐舞生是元代礼乐户的后继者,太常乐舞生的管理机构神乐观是元代大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宠儿抑或弃子——明清两代的乐舞生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18年 第2期 73-79页
作者:张咏春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 
明清两代的乐舞生承应封建国家大、中祀吉礼雅乐,拥有编户齐民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得到优遇,俨然是备受关照的宠儿。不过,这个具有较高社会声望的群体,还有处境尴尬的另一面。究竟是宠儿,抑或弃子,通过辩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知明清两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王府用乐考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18年 第2期 67-75页
作者:张咏春中国海洋大学 
明代的王府用乐建置于洪武年间,指诸王之国以后所用音声,以各地的亲王用乐为主要代表。明代分封的王府(亲王、郡王)数以百计,分布在大江南北,明代王府用乐的影响范围不可谓不广。王府用乐既与宫廷相接,又对所在区域音乐文化造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代礼乐户的界定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13年 第2期 85-90页
作者:张咏春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 
礼乐户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论域。项阳《山西乐户研究》通过乐籍研究发现了礼乐户课题的学术价值,并界定了礼乐户的“非贱民”身份。随后,车文明《元代礼乐户考》对早期礼乐户进行了考索,拙作《孔府的乐户和礼乐户》、《中国礼乐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贱民”身份的元代礼乐户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09年 第2期 45-51页
作者:张咏春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届博士 
自北魏以来,随着乐籍制度确立,封建国家职业乐工的“贱民”身份及其遭受的社会歧视明确地以制度化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我们通常称这个基本处于“贱民”阶层的乐人群体为“乐户”。就乐户的影响范围而言,该群体分布于各地,接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代仪凤司考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11年 第3期 75-80页
作者:张咏春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在仪凤司建立于元世祖朝,负责管理乐人部籍更番、调音协律、创作新声,并承应卤簿、宴飨用乐,与元代的教坊司、太常大乐署同为元王朝国家用乐的主要管理机构。同为管辖乐户,仪凤司与教坊司的职能既有交织,又各有侧重。仪凤司乐户的身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宋代的衙前乐营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17年 第1期 39-48页
作者:张咏春 郭威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乐营”一词早见于唐,学界诸多研究基本确定其为当时官方管理乐人的音乐机构。宋代,相类者又有“牙前乐营”“衙前乐”等多种称谓。陈呖《乐书》卷188“东西班乐”条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文庙释奠礼有关的“雅乐”和“俗乐”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5年 第1期 52-56页
作者:张咏春中国海洋大学 
“礼乐”包括三种类型,即:用于卤簿仪仗之乐;用于礼制仪式之雅乐:用于礼制仪式之俗乐。“俗乐”具有双重定位,即:在礼制仪式之外,与礼乐相区别的俗乐;以及与礼制仪式相须为用,性质仍为礼乐,但与雅乐相区别的俗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