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姿"
87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抗旱应急提水工程规划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4年 第8期 177-180页
作者:张姿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水务局河北 承德 067599 
随着某县S镇人口的持续增长,当地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现有的供水系统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已无法充分满足居民和畜牧业的水需求。为了有效应对特殊干旱年份的用水挑战,针对S镇的人口增长和用水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树浦驿站“人人屋”——复合木构的实践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18年 第11期24卷 26-33页
作者:秦曙 张姿 章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人人屋是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一处滨水驿站。是向每一位市民提供休憩驻留、日常服务、医疗救助的小屋,故取名为“人人屋”。1源自场地历史的材质特征杨浦滨江从19世纪末开始逐步成为工厂聚集地,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成为远东重要的工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合 聚散 驻游 新城建设背景下的上海嘉定司法中心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2年 第1期55卷 98-103页
作者: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原作设计工作室 
嘉定司法中心的实践进程反映了新城建设背景下司法建筑实践的策略与思考,它的突破不仅针对中国当代司法建筑的固有模式及其产生的文化价值认同体系,也寄期望于对日后的新城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无止园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城市空间设计)》2022年 第4期 90-93页
作者:章明 张姿 丁纯 郭璐炜 吴炎阳 黄元炤不详 章鱼见筑 原作设计工作室 ADA研究中心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于2022年9月15日在上海黄浦江畔举行。无止园作为大会的主题馆,衔接城市环境、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同行“无界之行”,共游“漫游之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然之灵四川山区老杨家农舍改造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8年 第3期61卷 78-87页
作者:张姿 章明 王瑶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章以对自然之灵的叩问为引,将并行的两条线索贯穿于一个为期七个月的四川山区的农舍改造中。一条线索以纪实的方式平面化地呈现建造的全景,另一条线索则以描述的方式打开立体的知觉通道。两条线索最终在场所的特质与自明的发掘中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锚固与游离 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7年 第1期60卷 108-115页
作者:章明 张姿 秦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场所精神,既存在于锚固于场地的物质存留中,又存在于游离于场地的诗意呈现中。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示范段项目)就是基于这一理念的城市更新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中国建筑的文化价值认同分析(1978-2008)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09年 第3期52卷 18-23页
作者: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基于对现状的深层梳理,文章将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价值认同的分析与文化价值取向的三个层面——传统价值认同、地域价值认同、创新价值认同——相联系,以确认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走向,并对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中国当代建筑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场关于建筑的自问自答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03年 第3期46卷 60-63页
作者: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 
本文是对建筑及建筑创作态度的省思,探索历史脉络、自然环境因素、社会背景及设计师心态与建筑创作的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事件之后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1年 第1期54卷 48-51页
作者: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从社会发展策略、规划策略、建筑策略、技术策略等层面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理性思考,提出"事件"效应与社会能耗的对应关系,资源与人均资源的矛盾关系,永久与临时的平衡关系,实验与适宜的发展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中国博物馆的文化梳理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3年 第4期56卷 164-165页
作者: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文章从文化根系、文化支点、文化性格等方面,梳理出当代中国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文化阻力,以澄清博物馆建筑的文化价值取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