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作者=张宗福"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基于压缩感知和改进自适应正交匹配的稀疏信号重构
收藏 引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年 第5期22卷 1568-1571页
作者:张宗福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90 
针对传统香农-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指出在保证原始信号重构精度的前提下,采样频率必须为原始信号频率的2倍,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和改进的自适应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稀疏信号重构方法;首先引入了压缩感知模型和信号重构目标函数,然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音乐文化与杜甫诗文的音乐内涵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5期25卷 229-233页
作者:张宗福 吴天德阿坝师专四川汶川623000 
唐代的音乐文化尤为繁盛 ,帝王和艺术家都在努力营构这一音乐文化氛围 ,置身其中的杜甫必然受到这一音乐文化的浸染 ,从而刺激和触发他的艺术创作。同时 ,服膺儒学的杜甫治世理想又与唐代的音乐文化是相契合的 ,这就促使诗人自觉地表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贺诗歌艺术论
收藏 引用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 第2期19卷 42-45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专中文系四川汶川623000 
李贺诗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在诗歌语言的锻选,个体生命的关怀等方面显示其独特的审美特性,通过论证疏理,以揭示其艺术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庄子散文的诗化品格
收藏 引用
《阿坝师专学报》2000年 第1期 57-60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专中文系四川汶川623000 
具有浓厚诗人气质的庄子 ,自然把他的诗化人格溶入他的散文 ,本文从诗歌的跳跃性、意境、语言的凝练和超常搭配等诗歌的艺术性出发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叙述与诗心表达--评朱东润《杜甫叙论》
收藏 引用
《铜仁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24卷 8-14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四川阿坝623002 
就传记文学而言,朱东润先生既是理论的建构者,又是创作的实践者。他在广泛吸收中国古代史传文学与西方传记文学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独特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传记文学作品对传主与特定时代之间的关系有极为深刻的把握。《杜甫叙论》将杜甫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汶川羌》:一个民族的自画像
收藏 引用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1年 第1期 260-267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 
《汶川羌》是羌族诗人羊子的一部力作,它透过羌族的历史文化,透过羌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本民族进行诗性书写,它涵盖诗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根系的找寻、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本民族现实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思考,对诗人自我与本民族的精神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舅甥和好应难弃”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 第1期 50-62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623002 
杜甫的“涉蕃诗”多达150余首,其内容十分丰富。诗人对唐蕃关系进行了贯通性的思考,提出“舅甥和好应难弃”的进步主张,对唐统治者的失策与吐蕃背弃“舅甥”大义都进行尖锐的批判。杜甫的主张与儒家“大一统”、唐代“华夷一家”的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杜甫精神的世界性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 第3期 11-19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 
在"跨文化交流"中,杜诗的解读与阐释实现了中华文化内部的自我认证与"他者"的互证、互识与互补,杜甫精神的世界性得到诗意呈现。由于杜甫精神承载着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它是世界性的。杜甫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域性、民族性视域下的阿坝当代文学研究
收藏 引用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20年 第2期16卷 -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 
阿坝文学呈现出文学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它与阿坝明显的地域特色、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阿坝文学在呈现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出现了像阿来这样获得"茅盾文学奖""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活场域的变换与身份的认证——评任冬生散文集《记住我的姓氏》
收藏 引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 第9期37卷 94-100页
作者:张宗福阿坝师范学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四川汶川623002 
《记住我的姓氏》是羌族作家任冬生的又一部散文集,也是"阿坝作家书系"(第一辑)的两部散文集之一。该散文集是对"我"及其族群的认识与反思,是对民族之魂的守望,是对自我的身份认证。作家在羌寨藏区的游走,意味着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