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幼云"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多重视角的观看——论泥塑《收租院》的评论现象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2年 第1期 127-135页
作者:张幼云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教育南方研究中心 
泥塑《收租院》作为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典范性作品,曾经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不同的艺术评论家对它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判断,逐渐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取向。本文通过系统考察与分析四种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公众趣味趋向与艺术的创造
收藏 引用
《美术》1993年 第12期 67-71页
作者:张幼云湖北美术学院 
当我们全面分析艺术接受者趣味结构发展的基本成因,便会展现出公众艺术趣味充满差异的复杂图象:既然人们艺术接受经验多寡不一,既然人们生活经验千差万别,既然人们文化水准深浅不同,既然人们生理、心理条件各有所殊。而这些差异都必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公众对泥塑《收租院》兴趣转向之主要根源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5年 第4期 46-53页
作者:张幼云广州美院美术教育系博士副教授510261 
泥塑群像《收租院》曾被人们誉为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典范性作品。可是它的艺术接受史表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收租院》曾广泛而有效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阶级仇恨,公众的兴趣点统一集中在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传达的政治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根治“千城一面”应从何处入手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5年 第1期 13-15页
作者:张幼云广州美术学院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人们既为城市变迁总是超乎自己的想象而惊叹,又为那宏伟气派的“现代化建筑”所烘托出来的却是“千城一面”,完全丧失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而痛惜。许多人感到:我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乱象丛生”!怎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中国书画鉴定方法论之我见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2年 第4期 4-8页
作者:张幼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2001级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张珩倡导以风格辨识为主的综合判断,使其在方法论上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但是,这种现代形态的书画鉴定方法论,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它在理论阐释上,偏于经验描述,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历史机遇中创造辉煌——尹定邦谈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
收藏 引用
《装饰》2012年 第1期 64-65页
作者:张幼云 杨柳广州美术学院 
当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广州美术学院抓住历史机遇,最早也最成功地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闯出了一条设计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为了弄清广州美院当年怎样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教育之路,不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集美公司的创办与广州美院环艺教育的优势--林学明先生访谈录
收藏 引用
《装饰》2008年 第9期 48-51页
作者:张幼云 郑青 
张幼云:林先生,你作为集美公司的主要创始人,能否回顾一下广州美术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教育是怎样兴起的?你认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的设计教育有什么意义?林学明:我个人在这件事里,正如你所说,在20多年历史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积淀与超越——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学改革新观察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17年 第11期 44-48页
作者:张幼云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是国内产学研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首要发祥地。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它凭借广东率先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曾创造了令人震惊的业绩,当时全国设计院系纷纷南下,学习广州美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设计教育经验。进入21世纪以后,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在产、学、研结合中学会融合市场与理想--吴卫光先生访谈录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09年 第3期 37-40页
作者:张幼云 杨柳不详 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 
张幼云(以下简称张):吴先生,你作为当年集美B组负责人,能否回顾一下广州美院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教育模式是怎样兴起的?是谁将广州美院的设计教育带上了这条发展道路?你们当时是怎样走进市场的?吴卫光(以下简称吴):在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济全球化 艺术家何为
收藏 引用
《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 第1期23卷 45-49页
作者:张幼云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000 
本文肯定了艺术国际化论点所强调的人类艺术共同性因素将会增长的见解 ,同时以缜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论证辩驳了我们在艺术上只能亦步亦趋地追赶西方的结论 ,提出了艺术家只有在宽视野、深扎根的理想状态中 ,凭直觉进行艺术创造 ,才能扬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