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弯洲"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空气节流对超燃燃烧室流场结构与燃料混合影响的数值研究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13年 第1期34卷 54-61页
作者:田野 乐嘉陵 杨顺华 张弯洲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实现高速气流的点火和稳定燃烧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空气节流通过在流场中产生激波串,减小主流气体的马赫数,提高当地的静温和静压,辅助发动机实现起动点火和稳定燃烧。为了研究空气节流的详细机理,通过求解三维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凹腔燃烧截面波系及温度场同步显示研究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21年 第9期42卷 2022-2027页
作者:岳茂雄 田野 张弯洲 钟富宇 乐嘉陵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凹腔作为超声速燃烧室的典型构型,对燃烧状态下的相关物理量进行准确诊断,有利于定量分析和研究超声速燃烧的机理。相对此前采用激光纹影等通程积分密度场显示方法,研究设计了一套锐聚焦深度<1mm的激光聚焦纹影,用于显示凹腔截面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发散光反射式布局的大视场显示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实验流体力学》2021年 第3期35卷 77-82页
作者:岳茂雄 张弯洲 吴运刚 袁强 邓维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 
更大尺度风洞和试验模型以及更长射流的流场测量,对流场显示的视场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设计和验证两种基于发散光反射式布局的大视场显示方法,分别为反射式聚焦纹影方法和反射式阴影方法。通过改进源格栅和光源,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套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换热预冷发动机预冷特性和发动机性能数值研究
收藏 引用
《航空学报》2019年 第5期40卷 106-118页
作者:罗佳茂 杨顺华 张建强 李季 刘彧 张弯洲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绵阳621000 
为深入了解换热预冷发动机换热器预冷效果和发动机性能,首先设计了叉排管束式细小通道换热预冷器,并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换热效果进行了仿真,然后结合换热预冷发动机性能计算程序对预冷发动机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飞行马赫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技术
收藏 引用
《空气动力学学报》2022年 第1期40卷 190-207页
作者:罗佳茂 杨顺华 母忠强 张弯洲 游进北京流体动力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11 
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具有工作速域宽、比冲高和推重比大等优点,在未来空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回顾了LACE、SABRE和ATREX等主要预冷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研究情况,对各型发动机热力循环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燃发动机混合效率评估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航空动力学报》2012年 第9期27卷 1958-1966页
作者:张弯洲 乐嘉陵 田野 杨顺华 邓维鑫 程文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总结和分析了3种常用的典型混合效率评估方法,为了提高对混合程度的评估精度和客观性,提出了3种新的混合程度评估方法和指标:流场混合效率,可燃混合效率和适燃区域比例.流场混合效率能够客观评估流场结构的混合性能和增混措施的效果;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脉冲风洞发动机试验多油位多时序高精度燃料供应系统
收藏 引用
《实验流体力学》2013年 第3期27卷 70-76页
作者:邓维鑫 乐嘉陵 杨顺华 张弯洲 周华波 许明恒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绵阳621000 
针对脉冲风洞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要求燃料供应快速、稳定、精确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燃料供应系统,可多油位多时序高精度地实现试验模型燃料供应、模型点火器气源供应、气体节流气源供应等功能。该系统供应的燃料为乙烯、甲烷、氢气及其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气路内并联进气系统模态转换过程数值研究及验证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22年 第6期43卷 105-116页
作者:母忠强 杨顺华 王铁军 游进 袁化成 任虎 谢松柏 张弯洲北京流体动力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为了探究双气路内并联进气系统固定马赫数下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分流板调节策略,利用数值计算与地面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Ma3.5条件下双气路进气系统在典型分流板位置的流场干涉机制,获得了不同出口反压条件下双气路进气系统的总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