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怀玲"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画坛·长枪出击——抗战时期重庆风起云涌的木刻展览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15年 第6期 49-59页
作者:凌承纬 张怀玲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400053 
抗战时期,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曾出现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战木刻运动。这场艺术运动最主要和生动的体现就是风起云涌、延绵数年不衰的木刻展览活动。本文以领导这场运动的两个木刻组织——即前期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后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世界·和平——张书旂中国画艺术及其传承作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2年 第7期 36-37页
作者:彦杰 张怀玲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4月28日,张书旂中国画艺术及其传承作品展览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隆重开幕;29日至30日,张书旂中国画艺术及其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君豪大酒店举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历史文献看抗战时期大后方漫画的现实主义表达
收藏 引用
《美术学报》2019年 第4期 70-75页
作者:张怀玲 凌承纬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 
从抗战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大后方漫画运动一方面高举民族救亡的旗帜,以其鲜明的进步性、广泛的民众性和犀利的战斗性,在中国抗日救亡斗争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另一方面在确立现实主义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美术的主流发挥了引领作用,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大后方抗战美术运动
收藏 引用
《美术》2011年 第8期 82-87页
作者:凌承纬 张怀玲 郭洋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抗战美术运动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辉煌篇章。随着对70年前的艺术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超越,从美术史到文艺史、教育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时期《柳州日报》的木刻副刊研究
收藏 引用
《艺苑》2019年 第3期 68-70页
作者:张怀玲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 
抗战时期大后方空前活跃的报纸木刻副刊从一个侧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这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新闻学等多角度出发,通过对抗战时期《柳州日报》木刻副刊上的美术作品、消息报道、理论文章、美术广告等要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艺术彰显世界和平——“艺术与世界和平”论坛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 第1期 143-145页
作者:张怀玲四川美术学院 
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第四届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在湖南湘潭举行。这次艺术节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湘潭市人民政府、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承办。艺术节以"艺术与世界和平"为主题,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时期重庆漫画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19年 第4期 66-70,65页
作者:张怀玲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重庆401331 
抗战时期重庆的漫画历史文献真实客观地记载了一场生动鲜活的艺术运动,它是特殊年代中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与报纸、期刊等纸媒联袂书写、共同缔造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历史意义。本文挖掘整理的这一时期重庆漫画的第一手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梅“形”自处诗舞--评析古典舞《寒依疏影》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1年 第9期 118-119页
作者:张怀玲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在舞蹈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与舞是相互联系的,艺术本身也是情之深处的表达、境的升华,诗通过字与句来表达具象的物体,而舞蹈可以将具象的物化成肢体动作,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物有形,而诗与舞之间的表达有摸不着的东西,则是形带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画笔雕刀为武器的四川漫画社
收藏 引用
《红岩春秋》2018年 第11期 54-57页
作者:张怀玲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身居成都的美术工作者们深感抗日救亡责无旁贷.乐以钧、苗勃然、蒋丁引和昔日同学张漾兮、洪毅然等人常聚会在春熙路的一爿小茶馆里,讨论民族危亡的严峻现实.他们一致认为,作为爱国青年,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以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承扬 和平的使者——“张书旂中国画艺术及其传承”作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红岩春秋》2012年 第2期 12-13页
作者:彦杰 张怀玲 
近日,“张书旃中国画艺术及其传承”作品展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君豪大酒店举行。此次活动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央文史研究馆指导,重庆市文史研究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西南大学与浙江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