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慧光"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元素在国潮产品设计中的表达
收藏 引用
《滁州学院学报》2024年 第3期26卷 54-59页
作者: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本文分析了文化经济模式下,中国元素作为中华民族审美意象的优秀文化产物,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变发展,开拓创新,为产品注入民族文化基因的同时,也积极地追随着潮流风尚,丰富着自身的形式与内容。以中国元素在国潮产品中的设计表达为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环境设计手绘效果图课程中的实践与优化
收藏 引用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 第12期20卷 162-164页
作者: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线上教学模式已经积极融入传统的线下教学中,填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对环境设计手绘效果图课程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课程结构、内容和学生学习管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墩遗址刻画符号的视觉美学探析
收藏 引用
《皖西学院学报》2023年 第6期39卷 144-151页
作者: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双墩遗址刻画符号数量众多,内容多样,其丰富的造型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寓意承载着双墩先民特有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可谓同时期刻画符号的集大成者。这些生动形象美轮美奂的刻画符号,以写实模拟与抽象提炼为基本的“观物取象”方法,以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设计视角下双墩遗址刻画符号与视觉传达的融合
收藏 引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4期25卷 82-87页
作者:张慧光 陈德琥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安徽亳州236800 
作为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之一,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以象形性、几何性和放射性等为形构特征,类别丰富;具有年代早、数量多、形体规范、含义明显等特点,是双墩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双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生态语境下公共艺术设计的转变
收藏 引用
《蚌埠学院学报》2020年 第1期9卷 15-18页
作者: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以当今生态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设计为研究视角,对生态环境现状,公共艺术在设计理念、材料语言以及空间性质上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由此衍生出生态公共艺术的理念,创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传达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当今公共艺术突出的社会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凤纹图像与现代设计
收藏 引用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 第11期10卷 53-56页
作者: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蚌埠233000 
从凤纹图像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出发,分析和阐述传统凤纹图像对现代设计的形态与内涵上的启示意义,从而倡导人们关注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重要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凤纹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意义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09年 第10期 89-91页
作者:张慧光安徽省蚌埠学院 
凤,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历经了七、八千年的历史长河。在悠久的历史流变中,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和审美内涵,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凤纹形式,传达出多样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发展到当代,凤依然承载着历代凤文化的精髓,结合新时代的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徽省公共艺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探究
收藏 引用
《池州学院学报》2020年 第6期34卷 91-93页
作者: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公共艺术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安徽省公共艺术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公共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加强公共艺术的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以期为安徽省非物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异形珍珠”设计看当代饰品消费趋向
收藏 引用
《怀化学院学报》2017年 第7期36卷 113-115页
作者:周良 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从目前消费市场情势上看,"异形珍珠"饰品设计大体上可分为"反衬型"、"夸张型"和"隐喻型"等三种基本而典型的类型。这些"丑得如此精美"的时尚饰品,不仅是认知、比较和表现等当代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图像学的视角分析凤纹的历史文化意义
收藏 引用
《黄山学院学报》2021年 第6期23卷 95-98页
作者:张慧光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凤纹图像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运用图像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具体而系统地阐述和分析各个历史阶段凤纹图像的形式特点和象征寓意,探索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理解图像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凤纹图像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