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这里提出一种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SOGI)锁相环波形变换与准比例谐振(QPR)+比例积分(PI)双环控制的超低频正弦全波脉动控制策略,能消除静态误差和零点漂移,并提高波形正弦度。基于此,这里首先设计了单桥臂的低频直流脉动电路拓扑,能够实现能量可逆流动,为输出波形的直流脉动变换提供有利条件;其次,通过SOGI锁相环进行波形变换,将超低频正弦全波脉动直流信号变换为超低频正弦交流信号,使直流控制转换为交流控制,并结合QPR+PI双环控制,实现了系统的无静态误差控制,且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摘要:【目的】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针对西南地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动、定刀刃横纵交错形成双支撑切割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设计了横纵刃滑切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方法】对粉碎装置动、定刀横纵刀刃秸秆切割效果进行分析,设计横、纵刀刃曲线;并对粉碎装置进行力学分析揭示其切割粉碎机理,同时分析秸秆切割粉碎的影响因素,进而得到粉碎动、定刀的关键参数范围。采用离散元法建立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验证粉碎动、定刀纵刀刃类型选择,确定横刀刃回转角;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粉碎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完成样机试制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1)运用Design Expert 12软件求解和进行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粉碎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定刀纵刀刃起始滑切角为27°,定刀纵刀刃滑切角变化量为5°,动刀纵刀刃起始滑切角为30°,动刀纵刀刃滑切角变化量为5.5°;(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横向和纵向2种不同秸秆铺放条件下,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分别为93.7%和94.3%,秸秆漏切率分别为2.0%和3.1%,秸秆切割粉碎效果较好,满足西南地区作业要求。【结论】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漏切率达到设计标准,该研究可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摘要:为解决电磁超声检测信噪比低,为电磁超声线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该文针对常用的测厚电磁超声线圈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首先对比螺旋线圈、矩形线圈、吕形线圈和蝶形线圈4种线圈结构的测厚反射回波信噪比,实验对象采用阶梯型钢板,结果发现螺旋线圈对于厚板测厚效果最佳,信噪比平均值达到14 dB以上。然后研究上述线圈的幅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激励频率为1.8 MHz时,所有线圈的信噪比达到10 dB以上。最后通过线圈作用范围实验,得出不同类型线圈的主要作用区域也不同的结论。
摘要:Zn-Cu-Ti合金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锌基合金。将Cu、Ti元素加入锌基体中,不但能使材料硬化,而且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抗蠕变性能,其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与铜合金相当,且密度更低。Zn-Cu-Ti合金继承了金属锌极佳的耐蚀性,用其板材替代传统的镀锌板,在大气环境中作为屋顶覆盖材料可使使用年限延长几十倍。我国的锌矿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Zn-Cu-Ti合金在锌的应用中占比极低。首先,目前Zn-Cu-Ti合金的应用领域较单一,作为建筑墙板和屋顶用材,国内加工成卷板的处理工艺存在较多不足,高质量的卷板还需要进口。其次,Zn-Cu-Ti合金在自然大气环境中具有极佳的耐蚀性,但在特殊腐蚀环境下的腐蚀机理研究极不清晰。最后,Zn-Cu-Ti合金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的力学性能仍较差,对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结论。这些均限制了该合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锌合金改性技术,新开发的锌合金压铸件形状精密且复杂,常用来制作轴承、模具、耐磨和减震部件等。研究已证实,选择合理的工艺将可大幅提升Zn-Cu-Ti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如机械加工及热处理可以改变化合物相的尺寸、分布和金属离子的固溶度等。适当增加Cu含量可提高合金的硬度及抗拉强度;Ti对锌合金韧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加入Gr、Mg和稀土等元素会改变合金相组成、晶粒尺寸以及腐蚀层结构等,进而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在实验中,实验设计包括改变合金成分比例,添加微量金属元素,改进制备、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等。力学性能测试主要包括硬度、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等。腐蚀性能测试包括合金自腐蚀速率、电化学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分析方法除微观结构、相组成测试外,还包括利用腐蚀层致密度分析合金耐蚀性能及建立数学模型等。从长期来看,Zn-Cu-Ti合金在锌的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会逐渐增长。在应用中,Zn-Cu-Ti合金也将成为电器用材、五金用材、汽车部件和涂层材料等的优质替代材料。本文结合Zn-Cu-Ti合金的特点,阐述国内外Zn-Cu-Ti合金在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上的研究进展,总结Zn-Cu-Ti合金制备工艺、成型工艺以及腐蚀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结合Zn-Cu-Ti合金的应用前景,展望Zn-Cu-Ti合金更广泛的应用,以期为Zn-Cu-Ti合金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摘要:选用PVD-AlTi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干铣削高强钢AISI4340,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分形特征的影响,指出分形维数是独立于切削力大小,并可描述切削力的稳定性;发现分形维数随铣削速度的增加,出现"高-低-高-低"的趋势,并在试验铣削参数范围内,确定了切削力较为稳定的铣削参数是v_c=320m/min,f_z=0.02mm/z,a_p=0.2mm,a_e=4mm;在较高铣削速度v_c=400m/min和v_c=440m/min条件下,v_c对切削力稳定性的影响即分形维数的大小占主导作用。此研究内容丰富了分形理论在高速切削领域的应用,对高速铣削切削力稳定性的表征具有指导意义。
摘要:全面综述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总剂量效应,包括辐照期间外加偏置、器件的工艺参数、提高器件驱动能力的特殊工艺、源/漏掺杂类型以及不同栅介质材料和新沟道材料与FinFET总剂量效应的关系。对于小尺寸器件,绝缘体上硅(SOI)FinFET比体硅FinFET具有更强的抗总剂量能力,更适合于高性能抗辐照的集成电路设计。此外,一些新的栅介质材料和一些新的沟道材料的引入,如HfO2和Ge,可以进一步提高FinFET器件的抗总剂量能力。
摘要:建立了绝缘体上鳍(FOI)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电流模型,通过推导出背栅对前栅的耦合系数,使电流模型可以预测背栅电压对沟道电流的影响。该模型可以较为精准地预测实验数据和TCAD仿真结果,并且对于FOI FinFET的鳍宽和侧壁倾斜角等几何参数有较宽的适用范围。通过提取耦合系数,证明了背栅对前栅的耦合效应将随着鳍宽和侧壁倾角的增大而增强,而鳍底部的夹角对沟道的影响可以忽略。所提出的模型可以用于建立BSIM模型,指导设计者优化器件性能,以及进行背栅偏置的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
摘要:以LaNi5型稀土储氢合金为储氢介质,首先通过强化导热与传质的方法构建了三类传热结构,并测试了各传热结构的导热特性及其在固态储氢罐中的装填特性,重点开展固态储氢罐充/放氢研究,对比评价了三类传热结构对所装填固态储氢罐充/放氢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仿真手段对固态储氢罐充/放氢过程中的热传导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铝与石墨两类高热导材料的加入与独特的传热结构设计极大提高了装填结构的热导率,提升了固态储氢罐的充/放氢热力学与动力学水平。在三类传热结构中,RE09合金颗粒/铝屑/铝翅片复合结构(结构-Ⅱ)由于稳定的结构、高效的传热与传质效率表现出最佳的充/放氢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三类传热结构在充氢过程中温度沿径向向外逐渐降低,芯部为高温区,RE09合金颗粒/铝屑/铝翅片结构(结构-Ⅱ)与RE09合金粉/膨胀石墨粉复合压环结构(结构-Ⅲ)的最高温较RE09颗粒结构(结构-Ⅰ)低近400℃;热流分布与传热结构形式紧密相关,良好的传热结构设计使得热流不再聚集于合金中,而是流向高导热介质中,进而提升了固态储氢罐充/放氢动力学水平。
摘要:我国在二维码应用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二维码行业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督,尤其是一物一码的二维码落地应用尚不多见。本文提出的基于Serverless的二维码销售应用,能够实现一物一码的功能,用户扫描商品的二维码即可购买,增加复购,经销渠道独立拥有。鉴于微信小程序具有速度快、可分享、低门槛等优点,本文用户端应用微信小程序。小程序的开发技术采用基于Serverless云开发技术,无需搭建服务器,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开发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