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本一"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诨”及其艺术品格论略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09年 第2期 233-245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河南信阳464000 
由汉语“诨”与“顐”通,后均作“诨”。《御定康熙字典》引《玉篇》:“顐,秃也。”又引《广韵》释为“弄言也,与诨同”,释例为《唐书·元结传》所云“谐臣顐官,怡愉天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元戏剧净脚打呼哨论略——兼说金元院本中的“哨”字名目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9年 第1期 75-89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打呼哨是宋杂剧与金元院本中副净的表演特征之,由副净派生出的元杂剧与南戏净脚因袭未变。这与其文化艺术功用有关,颇值得深入思考。为此,本文拟结合相关文献与文物,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宋元戏剧净脚打呼哨的运用及其所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元说药伎艺及其戏剧形态论略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4年 第2期 85-97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中华戏曲》1996年第18辑发表了贾治中、杨燕飞的论文《略论清代的药性剧——兼谈〈草木传〉的作者问题》,这使我们对药性剧,或曰药名剧的艺术形态有所认识,这是清嘉庆、道光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多用梆子腔表演,以宣传普及中医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捷讥”论略
收藏 引用
《中华戏曲》2013年 第1期 155-165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捷讥"最早见于元明之际关于院本的曲论和曲作。作为院本角色,学界多关注其名称由来及表演特征、艺术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而对其渊源及流变的论说尚有不足。本文拟结合其表演特征及艺术功用,联系参军戏、院本、元杂剧中与之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说“肥瘦”
收藏 引用
《艺海》2011年 第3期 26-27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滑稽表演艺术注重形式的反差倒错,以形体之肥瘦为嘲谑内容的谈谐伎就是其中的个类型。唐代以前,此伎由艺人或宾客在宴席上进行肥瘦互嘲,或拟态歌舞戏弄。宋代之后,说肥瘦伎艺渐向戏剧艺术渗透, 出现了具有鲜明肥瘦形体特征及特定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貌与滑稽论略——兼说元杂剧净、丑脚色的表演形态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 第1期5卷 138-144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信阳464000 
以形貌为滑稽的早期形式主要是谈谐,上古俳优常以特异之形貌微言讽谏;唐代开始,模情拟态的滑稽表演出现了滑稽歌舞戏、参军戏、假官戏、合生等艺术形式;宋代,此类滑稽表演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以副末、副净打调为主的宋杂剧艺术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元杂剧四折结构的艺术成因
收藏 引用
《艺海》2005年 第3期 19-21页
作者:张本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杂剧演述方式论略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2003年 第2期24卷 64-66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处河南信阳464000 
元杂剧是金季元初由诸多市井民间通俗伎艺综合发展而成 ,作为叙事体的舞台艺术 ,既有重情节的整剧演述形式 ,亦有与其他舞台艺术间杂的片断式舞台演出 ,或根据特殊需要的以折为音乐单位的演唱、清唱的演述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说“痴大”
收藏 引用
《艺海》2009年 第2期 26-28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在今天的滑稽小品或相声艺术舞台上,流行着憨直、怯懦,其至有些痴傻、愚笨的人物形象,这类形象表情木呆,心性愚直,举止笨拙,还常常被另辩诘机敏人物引逗打趣,其憨傻气质充分外露,因而产生幽默滑稽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忍俊不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永远的朱帘秀
收藏 引用
《艺海》2007年 第3期 14-15页
作者:张本一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戏剧"失魂"固然主要是由作品的艺术真实性所致,但也与戏剧演员的文化艺术修养密不可分.金元之际形成的元杂剧以"活文学"强劲的生命力曾经辉煌近百年之久,对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