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了解茶疗养生与亚健康失眠、便秘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居民科学茶疗养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茶养生与茶疗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居民进行调查,应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茶疗养生与亚健康失眠和便秘的关系,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茶疗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402名调查对象中,66.42%(267/402)的调查对象有亚健康失眠,63.93%(257/402)的调查对象有亚健康便秘;茶疗认知得分平均为5.2分;是否茶疗、喝浓茶,茶疗时间和频次均与亚健康失眠和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61.94%(249/402)、45.27%(182/402)、40.05%(161/402)、36.32%(146/402)的调查对象使用酸枣仁、茯神、大枣、当归所制代茶饮调理睡眠;分别有56.97%(229/402)、42.54%(171/402)、31.09%(125/402)、19.90%(80/402)的调查对象使用番泻叶、决明子、枳实、石斛所制代茶饮改善排便;是否茶疗与有无亚健康失眠或便秘症状、茶疗认知得分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民选择茶疗养生与亚健康失眠、便秘有一定相关性,但居民茶疗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长期坚持茶疗的不多,同时居民辨别病证和中药性味的能力欠缺,尚需加强茶疗养生科学权威的宣传。
摘要:目的:了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居民中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罗马Ⅳ诊断性问卷》和自行设计的《中医食养食疗与胃肠健康素养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无FGIDs症状及与中医食养食疗知信行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网络共收集344份有效问卷,被调查居民FGIDs有症状者占比70.35%(242/344),对于便秘、慢性腹泻的饮食禁忌以及胃酸过少的食养食疗认知正确率最低(均<50%)。有症状者中医食疗认可度高于无症状者(χ^(2)=7.53,P=0.023),食疗产品服用时间长于无症状者(χ^(2)=8.327,P=0.016)。有症状者多选用补虚类食疗产品,消食类、理气类次之(χ^(2)=8.782,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酸过少的食养食疗认知、消化溃疡的饮食禁忌、应用中医知识指导饮食的态度以及喜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是有FGIDs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FGIDs症状者中医食养食疗认知水平较差,态度积极,饮食健康行为有待改善。而加强中医食养食疗宣传和指导对居民防治FGIDs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了解居民对茶疗养生知识、态度及应用行为情况,并分析中医体质认知对茶疗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茶疗素养问卷,通过网络共收集325份有效问卷,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茶疗养生得分及其影响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茶疗养生知信行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学认知对茶疗应用的影响。结果:本次调查中,有66.5%的居民茶疗知识得分在5分以上,其中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及体质认知均是影响茶疗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茶疗知识、态度及行为之间呈现正相关性[r=0.129(P<0.05),r=0.414(P<0.01)],说明了解自身中医体质类型的居民对茶疗的接受度更好,认知水平更高,态度更积极,更愿意应用茶疗养生。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茶疗知识得分高、态度积极及清楚自身体质类型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茶疗养生,三者均是茶疗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居民茶疗养生认知情况尚可,态度积极,但认知和行为方面仍缺乏一定的科学及专业性,需加强科学茶疗养生方法指导,另拓展中医体质学宣传对科学茶疗养生具有促进作用。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