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英进"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城市的影像与影像的城市——美籍华裔学者张英进教授访谈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06年 第2期 76-81页
作者:林少雄 张英进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200072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 
城市电影与城市影像林少雄(以下简称林):电影除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诞生的以外,它实际上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种城市化的产物.中国早期电影里,一般对城市题材的表现比较多一些,是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悲情: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中的台湾电影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2年 第1期 64-69页
作者:张英进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台湾新世代导演开始完成台湾电影"从悲情到温情"的过渡,在全球化语境中重建台湾电影新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媒体理论,然后回顾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台语片和作为作者个人风格的台湾新电影,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华语电影史中变异/另类档案的电影海报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 第6期39卷 33-45页
作者:张英进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 
电影海报旨在引起公众观看电影的欲望,但其图文的暗示经常超越意在的意识形态或主题信息。构图、明星与视觉指涉(如时装和其他互文)中的多余信息让电影海报成为变异的对位文本,因为海报催生了多层意义流通的一个动态机制,其媒介跨越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利安《万重浪》的跨地实践与跨媒体美学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 第6期37卷 6-15页
作者:张英进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 
本文分析电影与视觉研究中新发展的跨地性与跨媒体性。朱利安的九屏幕投视电影《万重浪》(2010年)代表一种基于跨地比兴、跨媒体互动和移动观影的动态美学。通过启用不同的模式(如田园式对比幻想式、怀旧式对比后怀旧式)重塑妈祖传说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语电影跨学科研究的实践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 第1期 1-8页
作者:张英进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40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 
电影研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其跨学科的特性尤其明显。本文首先简略回顾中西电影研究的跨学科发展,然后以专辑其后的4篇论文为例,概述华语电影跨学科研究——电影与绘画、电影与媒体、电影与话剧、电影重拍、电影与录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 第4期36卷 39-60页
作者:张英进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海外中国电影研究书评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6年 第1期 124-127页
作者:张英进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陆续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世界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二十一世纪》(香港)等中文刊物上发表文章。介绍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中的兴起和90年代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表示相当的兴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6年 第2期 17-20页
作者:张英进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学术界“后社会主义”的种种观念,重新勾勒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90年代初的中国电影生产分为三大类:主旋律影片、艺术片、娱乐片或商业片。到了90年代末,艺术、政治和资本结成了新联盟,而跨国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海外中国电影研究书评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6年 第5期 130-132页
作者:张英进普林斯顿大学 圣塔克鲁斯加州大学 
本期'新世纪海外中国电影研究书评'为读者选编的是对同一本书的两篇评论,借此展示不同背景、角度学术阅读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所评的是我2003年出版的专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述中国电影研究在欧美的发展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05年 第2期 42-48页
作者:张英进 
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中国电影在欧美还基本不构成一个学术研究领域.80年代中期的几件事,促成了中国电影研究的兴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