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钧寿"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沙丁胺醇/异丁烷气雾剂研究:配方筛选和豚鼠呼吸道吸收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2009年 第9期44卷 1040-1045页
作者:丁立 张钧寿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 
本文研究了以异丁烷(A-31)为抛射剂的硫酸沙丁胺醇(SS)定量吸入气雾剂(MDI)的配方组成和豚鼠吸入后呼吸道的吸收状况。通过溶解度测定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气雾剂配方;采用豚鼠鼻腔插管吸入法进行吸入气雾剂给药;以荧光HPLC检测血药浓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硫酸沙丁胺醇/四氟乙烷气雾剂的处方筛选和大鼠呼吸道吸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40卷 332-336页
作者:丁立 张钧寿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510520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0009 
目的:研究以四氟乙烷(HFA-134a)为抛射剂的硫酸沙丁胺醇定量吸入气雾剂(MDI)的处方组成和大鼠吸入后呼吸道的吸收情况。方法:通过溶解度的测定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气雾剂处方;采用大鼠鼻腔插管吸入法给予气雾剂;以荧光HPLC检测血药浓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布地奈德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及释药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 第5期34卷 419-422页
作者:刘云 张钧寿 胡林森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南京210029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0009 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0023 
目的 :制备pH -时滞型布地奈德微丸并对其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锅包衣法制备载药微丸 ,并进行乙基纤维素有机溶液包衣及EudragitFS 30D水分散体包衣。用转篮法进行释放度实验 ,采用多种pH模式筛选和评价处方。结果与结论 :包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搅拌制粒机制备空白微丸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年 第7期31卷 305-306页
作者:沈建林 张钧寿 许瑞群常州制药厂江苏常州213018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09 
采用 Collette搅拌制粒机制备空白微丸 ,经均匀设计方法对处方优化 ,取得满意结果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鼻腔给药系统
收藏 引用
《药学进展》1989年 第2期13卷 23-28页
作者:张钧寿 郭建兰中国药科大学药剂研究室 南京药物研究所 
本文讨论药物通过鼻腔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给药系统,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口服后个体差异大而生物利用度低者,如心得安等,及口服后易被胃肠道破坏或不被吸收者,如黄体酮、胰岛素等激素、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在设计鼻腔给药系统时应考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褪黑素缓释片的研制及释药特性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 第3期34卷 232-235页
作者:普考 龚明涛 张钧寿 胡林森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南京210009 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10000 
目的 :研制凝胶骨架型褪黑素缓释片 ,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 CK4M)为骨架材料 ,根据设计的体外释药速率 ,筛选处方。结果 :药物释放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 ,释药速率不受pH环境的影响 ,受压片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口服吸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年 第3期33卷 200-202页
作者:翟光喜 陈国广 赵焰 娄红祥 张钧寿山东大学济南250012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 
目的 制备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制剂 ,并进行大鼠口服吸收的研究。方法 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 ,以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制备工艺 ;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分布 ,以大鼠用药前后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研究其口服吸收的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成药》2001年 第12期23卷 859-862页
作者:刘晓华 张钧寿 李纯球 陈晓然 易建通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38 
目的 :考察中药制备结肠靶向给药的可能。方法 :药物提取 ,精制后 ,制成微丸 ,选取经特殊处理果胶为包衣材料 ,氯化亚铵作为放射性内标物。结果 :各项实验证明本制剂达到结肠靶向释药的设计要求。结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压力定量吸入剂的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药学进展》2005年 第8期29卷 364-370页
作者:高杨 金玉燕 张钧寿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38 
综述在设计和制备压力定量吸入剂产品时,其质量评价内容及处方和装置的影响因素。压力定量吸入剂的处方设计包括药物、抛射剂、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等的应用,对产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氯氟烃类抛射剂逐步被淘汰后,其替代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分子聚谷氨酸的制备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 第3期34卷 225-227页
作者:陈国广 张钧寿 陈茂伟 徐虹 欧阳平凯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09 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09 
目的 :制备低分子聚谷氨酸。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 ,优化聚谷氨酸的酸降解条件 ,并用膜分离方法分离纯化 ,冷冻干燥。结果 :确定降解最佳条件为pH 3;温度 80℃ ;时间 8h。选择膜截留分子量为 1万 ,压力为 0 0 6MPa ,膜通量 30 2L/h...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