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张鸿才"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对文艺批评标准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1期 39-45,77页
作者:张鸿才 
本文旨在透过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在进行文艺批评时,总是脱离不开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这一客观事实,力图说明毛泽东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理论,并不是他个人随心所欲的主观臆造,而是他从中外文艺批评实践的客观实际中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讲话》与《祝辞》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1992年 第3期 84-88页
作者:张鸿才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中文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中国解放区文艺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的光辉论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具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延安“鲁艺”木刻作品札记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 6-16页
作者:张鸿才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木刻,是在继承三十年代前期鲁迅先生苦心孤诣培育的新兴木刻的革命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新兴木刻运动的革命传统带到延安来,主要是通过一批三十年代前期活跃于上海的左翼木刻家。1936年至1940年的几年间,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延安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的壮美风格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1期 28-36页
作者:张鸿才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叶剑英、陈毅、陶铸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驾驭传统诗词艺术的行家里手。他们在极其繁忙紧张的政治、军事活动的间隙,浩歌以骋怀,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诗词艺术杰作。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共产党文艺路线的形成兼论革命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勃兴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3期 1-11页
作者:张鸿才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路线:文学艺术必须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文学艺术必须为当时正在进行的、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族民主革命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解放区文学的历史地位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1期 45-51页
作者:张鸿才 
本文旨在透过解放区文学自身固有的几个重要侧面,探讨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冼星海与延安新音乐运动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2期 1-10页
作者:张鸿才 
延安时代,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革命的命运和民族危亡的矛盾相交织,构成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机.艰苦卓绝、雄壮成武的全民抗战的伟大斗争,为大时代提供了中华民族优秀分子成就大事业的历史舞台.风云际会,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延安文艺的本质特征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2期 10-23,38页
作者:张鸿才 
延安文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改天换地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艺,是我国“五四”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丰碑,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特殊条件下的成功运用和重大发展.延安文艺既是具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征论(下)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1期 30-38页
作者:张鸿才 
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刘伯承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解放战争前期,作为“四战之地、四战之军”的统帅,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同志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转战于黄河两岸和陇海铁路南北,执行党中央“大踏步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喜剧美学学习笔记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3期 1-5页
作者:张鸿才 
悲剧和喜剧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各有其特征。前者反映能够唤起人们的悲哀、痛苦和同情的事物,而后者则是引人发笑的艺术。喜剧领域中的悲喜剧,就是悲剧和喜剧这两种对立因素在同一部作品中的统一。在这里,笔者拟从作品出发,依据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