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張學津"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國佛造像印的發軔與演變
收藏 引用
《书法研究》2017年 第3期 62-78页
作者:張學津上海韓天衡美術館 
中國佛造像印是佛教傳入中土之後的産物,歷來印譜中鮮有著録。近代考古學的興起和敦煌文獻的發現,爲佛造像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新疆地區出土的佛造像印,可將其産生時間追溯至魏晋時期。敦煌戒牒文獻,爲佛造像印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韩天衡边款中的印学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19期 47-49页
作者:张学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韩天衡先生撰写了《五百年印章边款艺术初探》[1]一文,振聋发聩,从边款的艺术渊源、创作技法及艺术流派、印人思想、史料价值等多个方面,对边款艺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填补了这一印学领域的空白。两年后,韩天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以来印谱嬗变刍议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1年 第8期 63-67,69-73页
作者:张学津复旦大学文博系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研究保管部 
印谱是古籍中的特殊门类,明清以来印谱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变。明末,印谱从木刻本转变为原钤本,拥有了独特的制作工艺,独立于其他古籍;清嘉庆年间,拓款技术的出现,更加注重表现印章的艺术风貌,实现了从金石学向篆刻艺术的转变;晚清民国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9年 第9期 79-81页
作者:张学津 
今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从艺100周年。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盼望已久的马先生的画册隆重出版了。这部珍品画册,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具体而且非常有说服力的展现了马先生一生为京剧建立的丰功伟绩。这部马派艺术的文化遗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振兴京剧保留火种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2年 第9期 36-37页
作者:张学津 
1986年,天有一批戏校毕业不久的青年演员,条件都很好,也已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但因受“文革”的影响,他们所学的传统戏不多,在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和表现上就显得功力不足。当时身为天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为了让羽翼未丰的青年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马派艺术得以继承发扬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5年 第10期 55-57页
作者:张学津 
我于1962年拜师马连良先生,当时在人民剧场举行的拜师会,老舍先生也参加了。自打拜师以后,看马先生演出的机会大大增多了。我记得有一次马先生晚上要在华北剧场演出,我们团上午正排《雏风凌空》呢,传达室让我去接电话。我拿起电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收藏 引用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 第3期30卷 44-46页
作者:张学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0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深受大众喜爱。电影片名作为电影内容的高度总结,对电影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电影片名的翻译就像电影的招牌和广告,不仅能揭示电影的情节,还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和观看欲望。但如何成功地翻译电影片名却变成一道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时期上海篆刻教育状况探析
收藏 引用
《书法教育》2021年 第10期 66-75页
作者:张学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民国时期是篆刻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在西方学校教育模式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篆刻也被纳入美术教育中,实现了篆刻教育的近代化转型。除传统的师徒传授之外,专业美术院校、业余美校、普通院校、社会机构、书画社团和篆刻家个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忆谭富英先生——在人民大会堂纪念谭富英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6年 第12期 7-7页
作者:张学津不详 
在纪念谭富英先生百岁诞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起'谭门'对我国民族艺术--京剧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谭鑫培老祖儿开创京剧老生行当'谭派'艺术,并流传至今,在'谭门',都唱京剧老生,能坚守祖业,保着谭门正根儿,代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孤岛时期海上印坛活动状况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5年 第4期 114-118页
作者:张学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回顾上海近代史,孤岛时期是不可忽视的篇章。这一阶段从1937年淞沪会战失利,持续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后,除租界外均被日军占领,租界成为孤岛。英、美、法、意等国军队在公共租界边界入口处装置铁门或铁丝网,并构筑工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