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彭俊彪"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稀土掺杂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25年 第3期46卷 436-451页
作者:黄湘兰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MOTFTs)因其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电学稳定性,在大尺寸发光显示驱动背板应用方面极具潜力。此外,MOTFTs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工艺兼容,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大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能隙计算
收藏 引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 第5期28卷 153-156页
作者:刘南柳 许伟 王坚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可进行分子结构设计而改变其溶解性及光电性能等特点,以此为功能层、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更是具备轻薄、高效、自发光、低能耗以及低成本可实现柔性器件等潜在优势。因此,研究合成高性能的有机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尺寸金属氧化物TFT面板设计分析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15年 第5期36卷 577-582页
作者:周雷 徐苗 吴为敬 夏兴衡 王磊 彭俊彪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30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 
根据最基本的2T1C像素电路,建立了TFT各参数与AMOLED面板限制因素的计算模型。详细分析了AMOLED显示尺寸与TFT迁移率、金属方块电阻、刷新频率以及器件结构的关系。在大尺寸高分辨率AMOLED面板设计中,信号线RC延迟是主要限制因素。TFT...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OLED/LCD器件中的γ校正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04年 第2期25卷 207-211页
作者:杨虹 彭俊彪 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阐述了OLED/LCD器件中γ校正的基本原理,通过考虑人眼视觉非线性和液晶电光非线性,得到了CRT相对于OLED/LCD的灰度级亮度特性曲线。以所设计的26.4cm VGA(行反转)的TFT-LCD为例,采用源驱动器μPD16641芯片,通过γ校正电路和输入数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侧链含金属铱配合物的电磷光白光聚合物
收藏 引用
《高分子学报》2016年 第3期26卷 360-367页
作者:郭婷 钟文楷 邹建华 应磊 杨伟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广州510640 
设计了一系列新型芴-咔唑电磷光共轭聚合物.通过共价键将双(2-(9,9-二乙基-9H-芴-2-基)吡啶-N,C^2’)合铱(III)(Ir Fpy)接枝到3,6-二溴咔唑的N-烷基侧链,采用Suzuki缩聚反应合成了铱配合物(Ir Fpy)含量分别为0.25 mol%,0.5 m...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喷墨打印量子点墨水调控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21年 第6期42卷 880-888页
作者:郭标 穆兰 罗宇 李丹阳 王俊杰 李妙姿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 
设计了环己基苯与十八烯的双溶剂量子点墨水体系,研究了具有CdSe@ZnS/ZnS核/壳结构的绿光量子点(QDs)成膜规律及其发光特性。设计的高沸点、低表面张力的十八烯和低沸点、高表面张力的环己基苯所组成的双溶剂墨水体系增强了马兰戈尼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掺杂聚乙烯咔唑绿光磷化铟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22年 第6期43卷 891-900页
作者:刘森坤 罗宇 王俊杰 郭标 肖毅 王璞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 
设计了空穴传输材料聚乙烯基咔唑(PVK)与绿光无镉磷化铟(InP)量子点共混体系,改善了量子点团聚效应,减少了量子点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非辐射Förster能量转移(FRET),提高了共混无镉量子点薄膜的光致发光效率(PLQY),从24.2%提升至30.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次耦合直流输出的金属氧化物TFT行驱动电路
收藏 引用
《发光学报》2016年 第10期37卷 1223-1229页
作者:胡宇峰 李冠明 吴为敬 徐苗 王磊 彭俊彪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 
为了弥补现有氧化物TFT的行驱动电路输出模块在功率消耗、响应速度、输出摆幅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二次耦合的直流输出模块,并由此研究设计新的行驱动电路拓扑。仿真结果表明,该输出模块具有驱动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最后,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合物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2005年 第3期50卷 204-207页
作者:章勇 杨坚 侯琼 莫越奇 彭俊彪 曹镛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设计双层器件结构(ITO/PEDOT/P—PPV/PFHDNT/Ba/Al)制备高效率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其中P-PPV为发绿光的苯基取代的PPV衍生物,PFHDNT为近红外发光的9,9-二辛基芴(DOF)与4,7-二(3-己基噻吩)-2,1,3-萘并噻二唑(HDNT)的共聚物(PFHDNT10).经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旋涂方式对有机发光显示屏发光均匀性及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物理学报》2011年 第8期60卷 679-684页
作者:刘南柳 艾娜 胡典钢 余树福 彭俊彪 曹镛 王坚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广州510640 华南理工大学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采用旋转涂布法制备空穴传输层聚二氧乙基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过程中,设置高低转速相结合的方式,调转基片方向实施二次旋涂干燥成膜,有效改善了材料因基片开口设计而引起的单双行薄膜厚度不均匀现象.由于增加了功能层薄膜的均匀性,从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