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徐保亮"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安持精舍印话》再探陈巨来圆朱文印学思想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15年 第1期 29-33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在近代圆朱文印领域,陈巨来是一位最专一,也最精能的实践者。本文力求从《安持精舍印话》出发,探讨了陈巨来学术思想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陈巨来篆刻作品的解读,结合历代印风的嬗变和承传,再次深层分析陈巨来的印学思想和篆刻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陶瓷展示的形式逻辑研究
收藏 引用
《雕塑》2023年 第1期 38-39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现代陶瓷展示是当今诸类展览中的一大宗,它不仅是传统艺术转换展示形式的契机,也是现代艺术发挥的场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网络的形成,现代空间意识的深化,现代陶瓷展示形式与陶瓷本身、形式与形式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形式逻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陶艺与空间环境的地缘性研究——以福建为例
收藏 引用
《雕塑》2016年 第2期 54-55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陶艺与空间环境的地缘性,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区域环境、民族及宗族属性和多元文化氛围,体现出不同的面貌。在现代空间环境设计和现代陶艺的时代新格局的地缘趋势下,新材料的应用和新设计理念的创新,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陶艺与空间环境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朝画家闵泳翊的绘画障碍及其与蒲华交游考略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23年 第5期 40-45页
作者:徐保亮 孙颖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汪疃小学山东威海264299 
闵泳翊是李氏朝鲜末期著名的画家,政治失意之后曾长期寓居上海,参与了海派绘画创作活动。闵泳翊与海派名家蒲华关系甚为密切。闵泳翊作为异域画家进入海派创作群体并非出于艺术功利,而是积极与上海画家交流,学习和接受新的观点,克服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莽衣夜行,烟花灿然之后的史诗重构——《蒙古魂》水墨长卷的覃思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2年 第2期 88-89页
作者:徐保亮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莽衣夜行.应该从一匹战马说起。尚马之风古来有之.汉武帝的大宛马,唐太宗的什戈赤、卷毛骗,更不要说视马如命的蒙古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乔达之与乔篑成考辨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16年 第1期 17-19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关于元代收藏家乔篑成的考辩在国内还比较少,不可否认的是,乔篑成在许多画作上的题跋和印记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大收藏家。乔篑成和同时代另一位乔达之的姓名容易被混淆,所以有必要对此作文献考据,辨清各自的真实身份,厘清乔达之和乔篑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迟暮之悟——《永恒记忆》视像中的古典原则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17年 第2期 77-79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永恒记忆》是瑞典导演扬·特洛尔在2008年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的视像表现中,运用了大量西方古典处理方法。其中视像叙事的古典原则、视像图式的古典绘画原则,以及模特的选取的典型性原则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通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角色置换在高校工坊式设计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雕塑》2019年 第1期 90-91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现代高校设计教育的工坊式教学中,角色的置换和实践是体现和理解现代工坊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这种角色的置换会渗透到现代工坊式设计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管理角色置换、项目角色置换、个人角色置换等几个重要环节上,且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学视域下的朝鲜陶政研究
收藏 引用
《雕塑》2021年 第3期 78-79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南韩地区留存了大量朝鲜时代的陶瓷实物和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当中有很清晰朝鲜陶政秩序。理学视域下,李朝陶政的颁布和实施对朝鲜陶瓷行业,陶瓷产业、陶瓷外交、陶瓷贸易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所以,理学视域下的李氏朝鲜陶政研究是中朝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福”文化在李朝工艺美术中的多维图像研究
收藏 引用
《雕塑》2023年 第3期 76-77页
作者:徐保亮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福”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尤其是对周边国家新文化的催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李氏朝鲜的“福”文化发展既持了与中国的相似性表现,又在工艺美术上呈现出多维图像,具有中国“福”文化再生的状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