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探究不同供磷条件下蔬菜作物根系形态、根际生理属性和解磷微生物丰度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蔬菜作物高效利用磷的机制,为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实现减磷增效提供理论基础。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置T_(0)(不施化学磷肥)、T_(0.5P)(施磷量100 kg/hm~2;减施化学磷肥50%)、T_(0.8P)(施磷量160 kg/hm~2;减施化学磷肥20%)、T_(P)(施磷量200 kg/hm~2;常规施磷)4个处理,测定移栽后第15、30及45 d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磷吸收以及根系形态(根长密度、比根长)、根际生理属性(有机酸含量)和土壤解磷微生物(pho D、pho C和pqq C)基因丰度,阐明降低磷肥施用量影响作物根系、微生物以及驱动番茄磷吸收的动态过程。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磷肥50%(施磷100 kg/hm~2)促进了移栽后45 d番茄根系比根长的增加,提高了移栽后45 d番茄根际有机酸的分泌,同时刺激了移栽后30和45 d土壤编码pho C和pqq C基因解磷微生物的增生。解磷微生物pho C和pqq C基因丰度与番茄根系比根长和根际有机酸的分泌呈显著正相关。减施磷肥20%(施磷160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对番茄根系根长密度、比根长以及根际有机酸的分泌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成熟期番茄地上部磷吸收。集约化蔬菜种植体系具有较大的减施磷肥的空间,最大化发挥植物根系形态、生理可塑性以及协同解磷微生物活化磷的能力是实现减磷增效的关键。
摘要:选择连续4年进行水稻–紫云英轮作的田块,在0~10、10~20、20~40和40~80 cm剖面深度分别采集土样,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水稻–紫云英轮作对土壤不同剖面深度固氮菌nif H基因丰度与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固氮菌群落与8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能提高滩涂土壤固氮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水稻-紫云英轮作处理10~20 cm土壤剖面中固氮菌丰度最大,水稻–休闲处理40~80 cm土壤剖面中的最小,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8和1.51。滩涂土壤环境因子中,总氮与NH_4^+-N、EC与有效磷、pH与速效钾,两两之间的相关性最高;CCA排序图表明土壤有机质、NH_4^+-N和有效磷是影响滩涂土壤固氮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摘要:通过调查上海市绿叶菜茬口的化肥投入和土壤地力情况,对其土壤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pH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分级和评价。结果表明:叶菜茬口年化肥投入量(N+P_(2)O_(5)+K_(2)O)达到1180.5—1206.0 kg∕hm^(2),土壤正在发生酸化和次生盐渍化。pH小于6.5的土壤占58.6%,盐分含量超过2 g∕kg的土壤占77.1%,有机质含量大于35 g∕kg的土壤占6.7%。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中氮磷钾养分过量现象极为普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3.5 mg∕kg、136.3 mg∕kg和313.6 mg∕kg。综上,上海都市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应大力推广因土因作物专用肥精准施肥技术、土壤培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减施增效措施,以更好地维持设施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摘要:为了评估餐厨垃圾堆肥产品的肥效和安全性,以南粳46为研究对象,设计2组餐厨垃圾堆肥产品配施量(LKWC、HKWC),以当地习惯配施商品有机肥量(CK)为对照,开展1季水稻田间试验,对水稻产量、试验前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微生物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商品有机肥处理(CK)相比,等量施入餐厨垃圾堆肥产品(LKWC)可以维持水稻产量,并且对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升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保肥性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等均有显著效果,高量施入餐厨垃圾堆肥产品(HKWC)虽然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是对土壤电导率的提高、As的积累存在不利风险。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