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徐家昌"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徐家昌作品赏析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1年 第1期14卷 I0001-I0012,F0003页
作者:徐家昌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 西泠印社 杭州市美术家协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陆抑非艺术
收藏 引用
《新美术》1995年 第2期16卷 20-21页
作者:徐家昌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陆抑非先生出生于江苏常熟,祖父是清代的秀才,酷爱书画,先生自幼即受到书画艺术的熏陶。 如果说祖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那么他的第一位老师李西山先生就是他投身于书画艺术的引路人。 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手拈来 妙造自然——怀念先师陆抑非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0年 第2期21卷 12-13页
作者:徐家昌 
陆抑非先生为书画事业辛勤奋斗了一生.从他1921年在家乡向李西山先生习画起,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七十六年来,对书画艺术的执着与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年为了生计,他要不断地画,画标本、画檀香扇、画连环画配景……后来生活安定了,要画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文与审美--关于新世纪散文批评理念重建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2期29卷 46-50页
作者:吴周文 徐家昌扬州大学文学院 
针对当前散文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实际,确立一个"美文"的概念,是继承沿袭五四散文美文传统的必然,也是改革开放30年文体演变的约定俗成。从作者个体的大"真实"、文本思想的大"悲悯"和艺术表现的大"自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蓬勃生机激扬笔墨——陈治良的艺术追求
收藏 引用
《人民公安》2018年 第16期 58-59页
作者:徐家昌中国美术学院 
在一次学术性作品展上,我对一张水墨芦苇很感兴趣地欣赏着,并认识了这名非常年轻的书画作者陈治良.陈治良是浙江警察学院的专职书画教师,他酷爱绘画艺术,从孩提开始学画,凭借勤奋、悟性,累积着实力,在与他的接触中,他的求学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墨清灵 意韵怡然——荆桂秋的花鸟画艺术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07年 第4期 49-54页
作者:徐家昌中国美术学院 
  作为一个画家,在当今躁动的年代,是很难以一种平常的心态、从容的气度潜心钻研优秀传统文化的.花鸟画家荆桂秋却正是这样一位不知疲倦的追求者,他靠着自己的毅力与悟性,渐入中国花鸟画之堂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朴厚 文以滋焉——读荆桂秋花鸟画
收藏 引用
《美术向导》2011年 第6期 40-53页
作者:徐家昌 
中国写意花鸟画自元明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名家辈出.异彩纷呈.远的有青藤白阳,八大石涛,扬州八怪.近世有吴硕、齐白石.潘天寿等.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之面貌,每一画家有每一画家之风格。他们留存下来的作品.成为中国绘画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鸟画创新小议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03年 第2期17卷 17-18页
作者:徐家昌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告诉我们许多程式,山水中的披麻皴、斧劈皴,花卉构图中的对角线、S形,兰竹中的个字、介字、交凤眼等等,这些艺术程式源于中华民族特有的认知方式与表达方式,包含着民族感情与人文内涵,是经过长期积累所形成的花鸟画特有的艺术语汇,它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23卷 62-64页
作者:徐家昌天津社会科学院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镜头和心灵感受真善美——浅谈劳技摄影课中的德育教育
收藏 引用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 第1期1卷 113-,109页
作者:徐家昌杭四中 
在中学开设各种劳技课,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别是跨入二十一世纪后,高科技、高速度、高效率社会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技能。“摄影”技能就是其中之一。它目前已广泛应用到高科技工业,信息传播,医疗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