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徐洪澎"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时代纪念性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文化转译策略--以东极岛风景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空间》2025年 第2期32卷 10-14页
作者:徐洪澎 高懿婷 吴莹 李佳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 
东极岛风景区位于我国领土最东端,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景区。通过空间秩序、景观格局、文化内涵和功能配置4方面设计策略,对传统文化进行空间转译,使风景区富含人文内涵与纪念属性,可为类似纪念性建筑与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1世纪的学习空间”与“衔接”——两次学生设计竞赛所想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03年 第6期 33-34页
作者:张伶伶 李国友 徐洪澎哈尔滨工业大学天作建筑工作室哈尔滨150006 
通过天作建筑工作室组织的两次学生设计竞赛,探索如何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考,并为他们提供激发创意的学习空间,同时,分析了两次获奖作品的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动漫时代,建筑审美教育遭遇的困境
收藏 引用
《华中建筑》2010年 第6期28卷 183-184页
作者:李国友 徐洪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150006 
建筑审美是建筑学专业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建筑设计水平和鉴赏力意义重大。由于动漫时代特有信息环境的影响,建筑审美教育在今天陷入了困境。该文运用归纳、演绎、列举实例和对比研究等方法,详细分析了审美教育困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强化“轻”表达的当代编织竹建筑的建构策略
收藏 引用
《南方建筑》2021年 第3期 60-67页
作者:徐洪澎 陈思妮 吴健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寻求强化编织竹建筑“轻”表达的设计路径,旨为更好地挖掘传统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时代价值。通过文献研读和案例分析,借助建构理论的视角,从物质、视觉、环境和建造四个层面解析编织竹建筑的“轻”表达优势。结合对编织竹建筑的材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R”原则下现代木建筑创作的实证方案分析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5年 第12期 82-88页
作者:徐洪澎 康健 吴健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 
介绍了以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3R"理念为原则,并通过在设计中结合技术分析方法提出的3个节材木建筑实证方案。阐述了不同方案的技术思路,并总结了这些方案具备的适用性和时代创新性以判断其发展潜力,指明节材原则下的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南大学体育馆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04年 第7期 68-71页
作者:徐洪澎 张伶伶 黄勇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6 
狭窄、不规则而且拥挤的场地环境促使设计人找到了新思路的突破口;从而创造了一个形象明快又能提高环境质量的体育建筑。以自由曲线和直线结合形成的不规则建筑平面,自然地顺应了周围的道路、建筑以及运动场的环境需要;人流集散更加合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谢宾斯基分形结构声散射特性与视觉偏好评价
收藏 引用
《应用声学》2024年 第2期43卷 321-329页
作者:徐洪澎 谭令舸 吴健梅 康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 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01 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伦敦WC1H 0NN 
声扩散界面设计应兼顾声学和美学需求。结合参数化设计方法,谢宾斯基分形的模块化结构具有灵活生成个性化界面的潜力。然而,针对分形结构声学特性与视觉效益尚缺乏综合的量化研究。根据谢宾斯基分形的构造规则提出了一种宽频的扩散结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屋面木结构张弦节点的类型与表现研究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19年 第7期16卷 182-188页
作者:徐洪澎 周亦慈 郭楠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寒地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6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张弦结构应用于现代木结构屋面,不但可以有效增强结构强度、减少木材用量,而且能够丰富结构形态,因此应用非常普遍。作为木屋面结构精细化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张弦节点不仅是张弦结构合理性设计的关键点,而且是结构形态视觉表现的重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室内木质化空间的心理增益探析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24年 第2期 58-63页
作者:李静 徐洪澎 张超 陈思妮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森林科学中心 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针对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恢复需求与有限的恢复性自然环境接触的矛盾,木材作为亲生物设计的理想材料为其提供了解决途径。本文借助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探析了室内木质化空间的心理增益原理,并对关键环节进行印证。研究证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重型木构建筑创作解析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20年 第11期 38-43,130,131页
作者:李静 徐洪澎 林中法 张超哈尔滨工业大学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致力于为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搭建一个开创性的实验平台。论文解析了其木构建筑的创作理念:开拓应用重木的现代木构建筑创作;建构校园建筑文化的木构空间设计;实证重型木构建筑的可持续性特征。并总结了其在木建造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