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徐鸣夏"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初探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2004年 第11期39卷 904-909页
作者:楚勇 徐鸣夏 吕丁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1 
目的 设计、合成三唑类抗真菌新化合物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 分别以咪康唑和伊曲康唑为先导化合物 ,根据相关构效关系进行设计并合成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 96孔微量稀释法测定各新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合成了 12个 1 三唑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维黄杨星D的结构改造及抗脂质氧化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2006年 第2期41卷 121-124页
作者:邓兰 黄衡 徐鸣夏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以20或21-氨基甾体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对植物活性单体———环维黄杨星D进行结构改造,以寻求抗脂质氧化活性更强的心脑血管药物。方法根据合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脂质氧化活性。结果获得4个环维黄杨星D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哌嗪取代二氢吡啶新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钙拮抗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 第10期33卷 472-474页
作者:邓兰 徐鸣夏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设计并合成了 5个哌嗪取代二氢吡啶新衍生物 ,并用 45Ca跨膜内流动测定方法研究了目标物对大鼠主动脉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 (PDC) Ca2 +内流的影响。结果显示 5个化合物对 PDC的阻滞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物硝苯吡啶 ,表明它们均具有较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钙通道阻滞活性
收藏 引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 第6期42卷 503-506页
作者:王祖定 邓兰 徐鸣夏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昆明650106 四川滇虹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成都611731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610041 
为寻求活性更好、毒性更低的新结构类型钙通道阻滞剂,以氟桂利嗪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双哌嗪类新化合物,并经光谱证明其结构。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9个新化合物在45Ca2+跨膜内流动药理实验中,对大鼠主动脉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4-噻吩基取代二氢吡啶新衍生物的合成
收藏 引用
《华西药学杂志》2002年 第1期17卷 37-38页
作者:邓兰 徐鸣夏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720核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 设计并合成了 4个 4 -噻吩基取代二氢吡啶新衍生物。方法 :二氢吡环的 4位引入电子等排体噻吩基 ,5位引入阿司匹林 ,香豆素等。结果与结论 :4个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 ,MS确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羟基的3—苯基—4—(1H)—喹啉酮衍生物的^1H NMR
收藏 引用
《波谱学杂志》1999年 第2期16卷 169-172页
作者:徐鸣夏 王晓莉 郑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成都61004 
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设计中,根据电子等排原理和药物的构效关系理论,设计并同时合成了7羟基3苯基4(1H)喹啉酮新衍生物以及其同分异构体5羟基3苯基4(1H)喹啉酮新衍生物.本文报道上述新化合物的1H...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维黄杨星D衍生物的合成
收藏 引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年 第5期16卷 623-625页
作者:邓兰 黄衡 徐鸣夏 周世清 王兴文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倍达尔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根据合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了4个环维黄杨星D衍生物,进行了抗心律失常及蛙心正性肌力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其药理效果优于环维黄杨星D。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氢苯并[a]喹嗪-4-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钙拮抗活性初探
收藏 引用
《华西药学杂志》2000年 第5期15卷 349-351页
作者:刘志勇 徐鸣夏 莫尚武 杨勤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市610041 
目的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六氢苯并 [a]喹嗪 4 酮类化合物 ,对其钙拮抗活性作初步研究 ;方法 :用4 5Ca跨膜内流动测定方法研究了目标物对大鼠主动脉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 (PDC)Ca2 + 内流的影响 ;结果 :四个化合物对PDC均有显著阻滞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苯基-4(1H)喹啉酮羟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2002年 第12期37卷 938-941页
作者:王晓莉 徐鸣夏 邓力 周国川 郑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目的 设计并合成 7 羟基 3 (取代 )苯基 4 (1H)喹啉酮化合物及其相应的 5 羟基 3 (取代 )苯基 4 (1H)喹啉酮化合物并考察其抗骨质疏松活性。方法 以间氨基酚为原料 ,选择改良的Gould Jacobs反应路线同时合成 7 羟基 3 (取代 )苯基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维黄杨星D的前药改造及生物活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2005年 第9期40卷 820-824页
作者:邓兰 黄衡 徐鸣夏 周世清 任昉 王兴文 李岱庆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四川倍达尔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目的通过对植物活性单体———环维黄杨星D的前药改造,以寻求疗效更好、治疗安全范围更宽的心血管药物。方法根据前药设计原理,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结果获得7个环维黄杨星D新衍生物,并经光谱证明其结构。结论选取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