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恽甫铭"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为历史留下珍贵文化记忆 《可凡倾听》主持艺术研讨会侧记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2010年 第1期 69-70页
作者:恽甫铭 
2009年12月10日,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新闻学会、上海市广播电视学会租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用心倾听,用智倾谈——《可凡倾听》主持艺术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家报人张安朴
收藏 引用
《新闻记者》2008年 第2期 66-68页
作者:恽甫铭 
张安朴,在上海新闻界、美术界大名鼎鼎,圈内人都亲切地唤他“阿朴”。已届花甲的他,是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原主任、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出色的美术编辑工作,使他获得了“上海韬奋奖”和“上海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梧桐汇”飞出金凤凰——访旅日公共艺术家邹东方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2年 第5期 40-45,1页
作者:恽甫铭不详 
在邹东方看来,雕塑作品不管东方还是西方,无非是其象和抽象两种形式。但是纯粹的雕塑张扬的一定是艺术家强烈的个性,园林设计则反映景观的整体效果。公共艺术将雕塑和园林景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用造园手法将雕塑融入景观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象无形 山水惟美 记山水画家汪家芳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04年 第4期 34-39页
作者:恽甫铭 
上世纪80年代,1959年9月出生的汪家芳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研究生班毕业,具有这种高学位的画家,在当时的上海美术界还是凤毛麟角。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汪家芳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特邀画师、上海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遇之恩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12年 第4期 54-55页
作者:恽甫铭上海美协海墨画会 
优秀的艺术是靠一代一代人传承的。卓然有成的艺术家应当有这种薪火相传的意识,爱护并多做一些培养艺术爱好者的些微小、事,哪怕一个亲切的回答、认真的示范和中肯的鼓励,说不定你不经意的言传身教,会成为未来岂术家的"知遇之恩&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哉!现代水墨黄山 访美籍华裔画家瞿谷量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04年 第2期 65-69页
作者:恽甫铭 
2003年深秋,枫叶红了的上海。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在世贸商城举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派陶瓷艺术的播火者——记著名陶艺家沈家良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2008年 第2期 54-57页
作者:恽甫铭 
瓷器,华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世界艺术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自唐代问世,经过元代的发展走向成熟,到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外销业生产的主流,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远销海外。烈火铸艺魂,千百年古老的陶瓷艺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陶艺家,他们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刻
收藏 引用
《上海工艺美术》2007年 第1期 16-19页
作者:恽甫铭 
2006年深秋,嘉定陆俨少艺术院。“嘉定竹刻展”盛况空前,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海内外的观众络绎不绝,人们欣喜地看到了自明清以来近200件稀世精品,领略到了嘉定竹刻的艺术魅力,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丰富内涵。(一)嘉定竹刻是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咬定青山不放松——记青年书法篆刻家朱鸿生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1996年 第6期 54-56页
作者:恽甫铭 
二十五年前,上海市东北角的杨浦区,有一位少年对舞文弄墨着了魔。生活窘迫的哥哥和嫂嫂从牙缝里省下钱为弟弟买了文房四宝,说:“好好学,生活再苦,我们挺得住。”少年哭了。 二十五年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夫深处渐天然 齐白石《六虾图》赏析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11年 第5期 73-74页
作者:恽甫铭 
齐白石《六虾图》,作于1948年,是齐白石绘予抗日民族英雄董其武将军的作品。画幅纵102.8、横34厘米,富有气势。齐白石写此作时,年88岁,正值艺术创作顶峰时期,6只"白石虾"跃然纸上,水墨淋漓,栩栩如生,焕发出永恒的艺术之美。齐白石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