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戴幸星"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药质量实时检测:NIR定量模型的评价参数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 第14期40卷 2774-2781页
作者:吴志生 史新元 徐冰 戴幸星 乔延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1007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102 
该文旨在基于顶层设计理念,提出中药关键质量属性概念。结合当今快速分析科学的发展趋势,对中药学一级学科所属的中药分析学二级学科,率先开展中药关键质量属性快速评价研究。以近红外光谱作为近10年来瞩目的中药制药过程快速分析技术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传承创新的《中药炮制学》教学策略研究
收藏 引用
《时珍国医国药》2016年 第6期27卷 1516-1517页
作者:谭鹏 杜红 戴幸星 李向日 胡慧华 李飞北京中医药大学100102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是教学设计中的最核心环节,直接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思想与观念。文章结合《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内容、炮制学科特点、中医药特色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智能制造
收藏 引用
《世界中医药》2018年 第3期13卷 574-579页
作者:于佳琦 徐冰 姚璐 戴幸星 史新元 乔延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学系北京102400 北京市科委中药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79 
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为基础的制药质量体系,逐渐将智能装备、工业信息化软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智能化工具纳入生产质量管控和知识管理系统。智能制造引领着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不断涌现的智能制造新技术和新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药质量源于设计方法和应用:工艺建模
收藏 引用
《世界中医药》2018年 第3期13卷 543-549页
作者:石国琳 徐冰 林兆洲 史新元 戴幸星 乔延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系北京102400 北京市科委中药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400 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24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北京市卫生局临床药学研究所北京100035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强调对制药过程的透彻理解,即理解原料、工艺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多维组合和相互作用关系。数学模型以函数关系的形式表征所研究工艺系统或过程"输入-输出"量对的集合,是解释制药质量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常用药用辅料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收藏 引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年 第4期13卷 611-615页
作者:丁振浩 戴幸星 史新元 乔延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100069 
采用MDL ISIS/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常用药用辅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共收录了270种辅料。数据库由辅料基本信息、理化信息和结构信息3部分内容构成。其中,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辅料的中英文名称、来源与制法、管理状态等17个字段;理化信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滋味质量属性的小儿感冒口服液口感配方优化策略研究与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中药杂志》2022年 第13期47卷 3488-3494页
作者:陆影 曾敬其 马金辰 戴幸星 朱金媛 张芳语 祝明利 张瀚 姚璐 王淑英 左艳 吴志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 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2488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79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北京100079 
中药滋味特征是中药开发及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属性。研究针对中药大品种小儿感冒口服液用药依从性亟待改进的问题,建立了电子舌传感器信号值与人真实感官评价得分值的关联模型,并采用统计试验设计关键技术,设计了小儿感冒口服液口感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药炮制火候“色”的量化表征及其在实验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医教育》2023年 第5期42卷 88-92页
作者:戴幸星 谭鹏 杜红 李向日 张佳 李飞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248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北京102488 中药品质评价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102488 
颜色是中药炮制火候重要的评价指标,也是中药饮片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颜色传统的语义描述较为主观晦涩,学生在中药炮制的实践中很难准确理解,导致对火候颜色指标的判断差异较大,影响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们对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藿香酮传递体体外透皮效能评价及传递体透皮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南药学》2018年 第2期16卷 187-191页
作者:杨树芳 吴智敏 郭淑娟 戴幸星 乔延江 史新元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248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2488 
目的评价广藿香酮传递体的体外透皮效能,并对传递体的透皮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广藿香酮传递体,并对其进行物理表征;通过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考察广藿香酮传递体的透皮效能,并基于透射电子显微法对传递体的透皮机制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客观结构化实践考试在中药炮制实操课程评价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年 第9期21卷 176-178页
作者:王宏月 包丽媛 唐雅楠 韩喜桃 刘子琴 张凤婷 米硕 谭鹏 戴幸星 李飞 杜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中药炮制实操课程多年来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解决该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论证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