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发明与互通 建筑,艺术和自然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4年 第12期35卷 53-63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赵德利 
这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概括为:建筑需要同等程度的互通[Involvement]和发明[Invention]。一旦人们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文脉和建筑成果共生的事实——全盘文脉和局部成果,这种双重任务就变得明晰起来。尽管这个论点持有其相反的一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时间验证的天赋:杨廷宝与中国的建筑现代化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1年 第10期 13-22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李劢(译)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南京210096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美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分别选取保罗·克瑞和杨廷宝师徒二人的相应建筑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据此来说明,杨廷宝从建筑场地、建造技术以及文化传统上着手,尝试在他的现代建筑创作中联结并呈现过往与当下的建筑时间。这个过程赋予他的建筑"不再"与&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的可能,而非可能的现实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7年 第12期 15-18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朱昊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 具体建筑工作室苏州215000 
我热爱事物的开始。——路易·康,阿斯彭讲演,1972比起在十里开外无法看到普拉托之城,一个人在伸臂可及之处更能确信他在普拉托的城外。因此,无论谁,与远离真相而无法认清真相相比,越接近真相,他越明白自己还没能获知真相;并且越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建筑学——一门同时发生在设计工作室、模型工坊与教室中的学科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1年 第4期 7-11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李劢(译) 史永高(校)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南京210096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美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设计教学是建筑教育的核心。针对由来已久的认知缺陷和现状问题,并依据建筑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特点,提出衡量成果的标准应同时适用于理论与实践。对于"教授-实践者"的聘用、评价以及晋升和续聘,都存在挑战。需要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应性建造——作为地形学关系之网络的建筑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9年 第10期 21-26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李劢(译) 史永高(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美国) 
任何建筑都位于一定的区域并被其萦绕.重新考量了单个建筑与这样的区域之间的关系。文中讨论了20世纪以来的建筑作品和相关认知观念,并通过这些论述将建筑定义为“诸关系之网络”。对现代主义建筑自主性的通常理解在此被特别审视并批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澍建筑与思想中创造性的运动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13年 第1期 15-19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史永高 华正阳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文从建筑的时间性来探讨王澍的建筑作品及思想,试图通过他的作品来阐明并称颂建筑在时间和历史中的多种存在方式,以及当我们穿行其间,或是思考、设计、建造它的时候,建筑如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具体而言,通过这些作品以及他的写作,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工作中的材料,或,建筑呈现着材料所承担的工作
收藏 引用
《建筑师》2009年 第3期 21-30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史永高(译) 刘东洋(校)宾夕法尼亚大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不详 
本文旨在倡导一种建筑思想导向(orientation)上的转向,即从"建筑是什么"到"建筑做什么"的转向,对于前者的定义恰恰要通过对于后者的考察来完成。通过聚焦于建筑的建造材料,我们的关注点将从"建筑作品"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预制-再制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14年 第3期57卷 10-17页
作者:戴维.莱瑟巴罗 莫森.莫斯塔法维 史永高宾夕法尼亚大学 哈佛大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文章集中探讨了二战以后也就是所谓"战后"时期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涉及的不仅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有伦理层面的思考。因为正是这段时期,由于大量房屋毁于战争,要给成千上万的居民提供住房。同一时期,建造材料稀少而紧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