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支宇"
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重写艺术史:从驱逐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开始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2期 21-29,207页
作者:支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成都610207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首先产生于欧洲,其艺术史观念与写作范式一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随着西方学术话语的全球化扩张,西方中心主义作为“艺术史书写的话语幽灵”一直或明或暗地支配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史书写。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写艺术史:从驱逐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开始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 第5期41卷 72-74页
作者:支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首先产生于欧洲,其艺术史观念与写作范式一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在“文明互鉴”和“重写文明史”的当代语境中,解构并驱逐艺术史书写领域中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显得尤为迫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时代“新文科/新艺科”建设的方法与路径新探——以四川大学“中国艺术国际巡展”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建设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2年 第2期 3-9页
作者:支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在“新文科/新艺科”的建设浪潮中,四川大学“中国艺术国际巡展”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团队从艺术史论教学的内在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将VR虚拟仿真技术与美术学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关联起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智转换”与“具身认知”——“广义认知诗学”的两大学科范式与理论进路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46卷 139-145页
作者:支宇 赵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成都610207 
作为一个在当代“认知科学”影响下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广义认知诗学”不仅包含着众多文论家、理论范式和学术派流,还涵盖了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在内的整个文学研究领域。根据术语偏好、基本内涵和研究方法的倾向性,当代西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绘现实:历史与现实的小叙述——作为“边缘现实主义”绘画的高小华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2年 第6期 185-192,184页
作者:支宇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余传播学院 
作为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思潮,“现实主义”曾经雄霸中国油画数十年之久。然而,“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以来,中国当代现实主义艺术日渐呈现出一种尴尬和失语的状态。如何在后形而上学和视觉图像泛滥的语境中用现实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传统——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立场与记忆模式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3年 第9期 15-21页
作者:支宇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任何艺术创作都不可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当代艺术同样如此。全球化时代,为了获得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有效性,各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体系的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走上“再传统”的艺术创造之路,即将各自的文化记忆当作最珍贵的文化资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安健“表象现实主义”绘画的视觉空间与日常观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5年 第3期 169-176页
作者:支宇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作为七匕、七八级四川美术学院群星璀璨的艺术家群体中相对年轻的一员,迄今依然任教于川美的陈安健一直走在具象写实的艺术道路上。从早期的川东乡土写实绘画到稍后的川西少数民族风情绘画,从中期山城重庆的街头即景再到后来终于蔚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土艺术的知觉重构:陈安健“后乡土绘画”的视觉认知与图像叙述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0年 第12期 173-178页
作者:支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从中国当代乡土美术的发展变迁看,陈安健的艺术价值体现为对传统模式化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认知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的解构与颠覆。他重绘了乡土写实主义关于乡土现实和时代真相的面貌,从而将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推进到一个"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灾难艺术——论中国当代灾难文艺的意义深度与美学品格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 第2期 20-26页
作者:支宇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近三年以来,中国当代灾难文艺创作出现了"井喷"状态,涌现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文艺家们的创作实践表明,灾难艺术意义深度的拓展与美学品格的提升具有人性之维、命运之维、神秘之维和文本之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传统——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立场与记忆模式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4年 第1期 15-20页
作者:支宇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全球化时代,为了获得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有效性,各个民族和国家的艺术家不约而同地走上"再传统"艺术创造之路,将各自的文化记忆当作最珍贵的文化资源。从"文化记忆研究"角度看,中国当代艺术采取了冷记忆、热记忆、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