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敦玉林"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当代语境下的重读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2004年 第5期 181-185页
作者:敦玉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相统一 ,这种批评方法 ,不是从政治的、党派的、道德的、抽象的“人”确立作家和文本的艺术价值 ,而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探究作家的艺术成就并评价文本的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楚辞》自然美的艺术表现
收藏 引用
《求索》2002年 第5期 159-160,166页
作者:敦玉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苏南京210013 
《楚辞》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永久审美价值的杰作。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和谐统一,主观情致与自然形象有机相连又各具风貌。《楚辞》的艺术特质在作品中表现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它的自然美描写方面作出探索,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皇太一”辨析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 第4期 69-71页
作者:敦玉林江苏省社科院 
对东皇太一的神性所指,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东皇太一是不具备实体的普遍的超具象的哲学观念;同时因其缺乏人格化形象而又是自然宗教神;作为心灵化的艺术形象,它又打上人类情感的印记而非僵死的虚无存在,从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抽象·形象·美感——《楚辞·九歌》艺术美浅探
收藏 引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4期20卷 114-117页
作者:敦玉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九歌》祭祀的众神形象,大多是观念的幻象,是只能直观感知和领悟的抽象存在,同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体。由于作者把主体的生活理想和美的理念熔注于众神身上,因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博大的情怀关注工农——少君有关作品评介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 第4期 70-73页
作者:敦玉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旅美网络文学作家少君的一些作品,将工人、农民的生存境遇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在《下岗》、《老布尔什维克》等小说中,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现象和私营企业工人常遭遇的困苦给予了理性考察和艺术再现;另外一些作品如《送煤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镜花缘》中“君子国”的道德问题
收藏 引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6期25卷 801-803页
作者:敦玉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是作者心目中向往的道德理想国;作者用辩证结构的艺术手法,在设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相纠结、相进退的情境中,将看似赞美的"好让不争",反向转化为争而不让,从而为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